2025年新年伊始,很多人突然有了一種未來似乎已經觸手可及的感覺。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新一代推理大模型引發了人工智能的又一輪熱潮,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帶來精彩的表演——以它們為代表的各類前沿科技產品紛至沓來,共同構成了一幅描繪未來的拼圖。
作者 | 鞠強
如果我們想對“未來”有直接的體驗,那么中國科幻大會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場所。作為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之一,3月28日至31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石景山首鋼園舉辦。這次大會可謂未來感十足,虛擬現實、裸眼3D等技術把開幕式打造成展示未來世界的畫卷,球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最新產品也紛紛亮相,施展各自的“十八般武藝”。而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其他活動中,多才多藝的人形機器人也吸引了大量關注的目光。在未來幾年里,這些人形機器人將會陸續在多個應用場景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漸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科幻作品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的想象。曾經在科幻作家的筆下,人類既能搭乘潛水艇在深海遨游,也能乘坐航天器探索太空,而這些昔日的夢想都早已變為現實。科幻作家也曾在作品中暢想過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探討了人性、倫理與技術的關系,當下我們則要真正直面技術變革提出的諸多挑戰。
科幻預見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在深刻改變甚至重塑科幻的面貌。一方面,科幻作家筆下的未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成現實;另一方面,科技的飛速發展又為科幻創作提供了獨特的現實土壤。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就認為科幻文學正處在深刻變革的節點,不僅題材在不斷拓展,而且對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國科幻大會的會場放眼全球,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和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具身智能將會掀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我們也將重新定義科技與科幻的邊界,縮短現實與未來的距離。
球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在2025中國科幻大會展區現場,多個科技創新產品與公眾“零距離”接觸,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世界。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欄目·科學探奇
在太空生活中,航天員感到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上廁所,因為太空馬桶與地面上使用的馬桶很不一樣。
欄目·真相
生活中還是要妥善使用冰箱,別吃過期食物。同時,我們還要提醒家里的長輩,并定期幫他們收拾冰箱。
欄目·聚焦
截至目前,我國有超過1300萬孤獨癥患者。近年來,隨著發病率不斷上升,孤獨癥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欄目·萬象
歐幾里得證明了自己是終極探索機器。它正在以最宏大的規模探測星系,使我們能夠探索宇宙的歷史和塑造宇宙的無形力量。
-點擊 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學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