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打工人打工魂,這年頭機器人都開始當主持“人”了。
視頻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pcLkQJL-Ozjcxi7PGQgMg
扭頭一看,臺下還有個小的機器人在舉氣球:
坐標上海張江,人形機器人玩家傅利葉迎來十周年,在十周年慶典暨首屆具身智能生態峰會上,CEO顧捷宣布了下個十年的規劃:
要做以人為本的具身智能
具體含義包含三個方面:
- 有“溫度”的交互:多模態、個性化,可共情的Agent能力;交互友好的軟件+硬件設計。
- 更“生動”的理解,更“主動”的執行: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感知能力;全身運動控制能力和端到端任務規劃能力。
- 專業可靠,長期相伴:硬件生產制造、醫療級質量合規驗證。
傅利葉于2015年在張江孵化器起步,康復機器人起家,第一款產品就是外骨骼機器人
如今已打造了GR-1GR-2兩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前不久又加入開源賽道發布小尺寸人形機器人Fourier N1,公開“一站式”本體資源包和基礎操作軟件代碼的那種(也就是在臺上打工的三“人”)。
顧捷透露,他們未來的大方向還是會聚焦康養場景
包括持續打磨人機交互的自然感和親和感;把交互體驗和運動功能結合落地;圍繞具體場景不斷提升機器人自主執行效率,或者實現機器人遠程替身;持續提供穩定、開放的硬件本體和平臺級支撐。
顧捷解釋道,一邊做康復一邊做人形并不沖突,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本就是孿生子:
- 人形機器人,其技術本質上也是在解決“人和機器怎么相處”這個核心命題。不管是什么形態,背后做的其實就是人機交互這一件事,讓機器人能真正理解人、配合人,能在復雜、真實的環境里,穩定、安全地工作。
已進駐全球3000多家終端醫院
在落地成果方面,顧捷透露了一系列合作。
從外骨骼機器人起步,傅利葉在2020年提出了“智能康復港”模式,自主研發覆蓋全身、全周期的30多款康復機器人產品,并組建了專業醫生和運營團隊。
他們將傳統的康復治療,升級成了用機器人進行評估和訓練。
目前,傅利葉在全球已經進駐3000多家終端醫院,擁有近300個遍布全國各地級市、社區、鄉鎮衛生院的科室案例,覆蓋患者人數超百萬。
之后他們又推出伽利略系統,即人體運動量化研究與康復系統,并啟動人形機器人康養領域的應用試點。
而伽利略系統,現在已部署至上海陽光康復中心、曙光醫院、同濟大學,并在今年完成首個海外交付,落地在馬來西亞。
國際合作方面,傅利葉和北美排名第一的芝加哥康復中心,聯合推進了一個有趣的交互項目。
治療師和患者同時穿戴外骨骼,治療師通過設備協同控制患者的動作,以提升訓練效率和安全性。
在AI+機器人硬件本體方面,傅利葉公開了與英偉達的合作
為探索模仿學習、泛化性訓練,前不久,英偉達發布的首個人形機器人開放基礎模型,就部署在了傅利葉的人形機器人上。
另外他們還與商湯科技合作,將視覺語言大模型嵌入機器人,提升機器人在交互場景里的語言互動擬人度。
同時聯手蘋果機器人團隊,基于傅利葉GR-1人形機器人,驗證了視覺語言大模型在手勢生成、非語言交流里的適應性與自然度,結果表明,機器人手勢自然度甚至超越真人示范。
顧捷表示,這正是他們所堅持軟硬件融合、AI賦能本體的路線,“讓機器人真正具備和人交互的能力和情感表達”。
而這些只是開始,接下來他們還將聯合全球頂尖科研機構,持續進行生態開放。
最后,顧捷提到了公司命名“傅利葉”的原由。
傅里葉是位法國數學家,他提出的傅里葉變換。核心理論是:任何看似復雜的信號,都能解構為最簡潔的正弦波的組合。這個公式重塑了人類看世界的方式,從無線通信到人工智能,傅里葉變換無處不在。
- 十年前,我們選擇“傅利葉”作為公司名,正是希望傳承這種穿透表象、直達本質的探索精神。就像傅里葉用數學語言解碼物理世界的波動,我們希望用機器人技術,拓展未來生活方式的邊界。
- 十年的歷程又為“傅利葉”這個名字帶來了新的意義。我們的團隊,經歷過技術的迭代升級,商業周期的起伏,依舊保持著創新活力,初心不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