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明星企業宇樹科技,又上熱搜了。
據界面新聞報道,宇樹科技回應“Go1機器狗存在后門漏洞”傳聞,明確該問題屬于安全漏洞。黑客可以通過非法途徑獲得Go1所使用的第三方云隧道服務的管理密鑰,進而在用戶設備上修改數據和程序,以此入侵用戶設備,并實現遠程操控獲取攝像頭畫面及底層系統權限。
宇樹科技還表示,Go1機器狗系列于2021年發布,現已停產約兩年,后續的機器人系列采用的是更安全的升級版本,所以不受這個安全漏洞的影響。
圖源:宇樹科技官網
回復不長,但透露出來的信息量一點也不小,首先安全漏洞是真實存在的,這一點宇樹科技沒有遮遮掩掩;接著是供應鏈管理問題,智能機器人是供應鏈集合產物,里面涉及到各種供應商方案,其中一個環節出錯,那么會給智能機器人帶來巨大的隱患;最后則是機器人的信息安全問題值得廠商們警惕。
這次的宇樹Go1機器狗是早期的智能機器人產品,現今使用的用戶已經所剩不多,影響范圍較小;但若是換成那些新近發布的熱門產品出現這種安全漏洞,那將會給一款產品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畢竟,現在外界對智能機器人的期望,實在是太高了
人形機器人跌落神壇
2025年是智能機器人商業化元年,宇樹機器人春晚扭秧歌、美的人形機器人將進入線下門店給消費者制作咖啡、小鵬機器人進廠擰螺絲......這一系列事件都讓人感覺到現今的智能機器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手一臺機器人的時代儼然要到來了。
結果4月初的一場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直接將整個行業“打回原形”,各家人形機器人在比賽上“群魔亂舞”:有的機器人辨別不了方向,橫沖直撞;有的機器人平衡性太差,摔倒之后無法起身,得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才能起來;有些機器人續航能力不行,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噴酒精降溫才能維持正常行走......這些表現引來了不少嘲諷和質疑。
圖源:雷科技
平心而論,現今的人形機器人已經來到了技術攻關時刻:以前的狗型機器人,零部件相對少、對技術要求沒那么高、業界對它的期望不過就是“能動就行”。
但現在的人形機器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就復雜很多了:重心升高、重量變大的人形機器人,對平衡、運動算法、功耗散熱、續航等有更高要求,這里面涉及到的有上下游供應商、廠商算法優化等方方面面。
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現在的人形機器人就是承受了過多的關注,在聚光燈下站久了,自然就會將自身的問題全都暴露出來。再加上互聯網時代極快的傳播速度,既能快速造神,也可以快速毀掉某一種事物,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那么就會讓智能機器人又陷入輿論中心。
圖源:珠江時報
宇樹科技Go1機器狗不是第一款曝出安全漏洞的機器人,也不會是最后一款,因為數據安全這一道題是智能機器人行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畢竟智能機器人的數據接受依賴于網絡傳輸,而互聯網沒有絕對的安全,只要有數據傳輸,就會存在數據安全、隱私泄露的隱患,沒有哪家企業能直接打包票稱自己能穩穩蹚過這個泥潭。
換個角度來說,既然沒有無懈可擊的安全屏障,那就需要企業持續跟進,根據情況對安全“打補丁”,讓數據安全保護能夠跟得上版本。
圖源:小鵬官網
但這種事情做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受制于人力、物力、硬件限制等因素,企業對老產品進行維護是一件很廢時間、精力的事情。
畢竟智能機器人不像智能手機那樣,可以直接通過系統更新優化來解決體驗問題。智能機器人有著數千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都是高精尖技術的結晶,這使得智能機器人的存儲、傳送所需要的數據量都遠超智能手機,所以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方案
像這次宇樹科技機器狗Go1事件,宇樹科技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是先更改該隧道服務管理密鑰,之后又關閉隧道服務,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但也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了。
人形機器人創收,還有多遠?
除了數據安全問題之后,商業化也是人形機器人行業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以前大眾對機器人的想法是能夠做事情,寫好一段編程,機器人能夠根據編程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即可。
但現在的智能機器人不能是“被動”的,得是“主動”的,即可以通過感知獲取周圍信息,并將這些感知到的信息轉化為機器可以理解的信息,機器根據這些信息自己做出決定或判斷,并依此進行行動。
圖源:小鵬官網
這算是智能機器人研發的終極目標:以家庭環境為例,掃地機器人、自動炒菜機這種產品功能單一的只能算是入門級,用戶想要的是一款全能型機器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收取快遞清潔衛生等方方面面俱到的多面手。
而這也要考驗智能機器人的處理能力,如何在眾多的事務里面進行優先級排序,在執行某一項任務時要是遇到突發狀況,是優先處理突發狀況,還是繼續執行原本任務,這些都考驗著智能機器人的信息處理評估執行能力。
而資本是不會等那么久的,自人形機器人行業開始興起時就一直伴隨著“商業化路徑不清晰”、“短期內難以盈利”等觀點。
從商業角度來講確實如此,人形機器人面臨研發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維護成本高、落地慢等問題。而資本之所以涌進智能機器人賽道,主要還是想沖著風口賺一波熱錢。真正想要在智能機器人賽道上深耕,相信過程的少之又少。
圖源:宇樹科技官網
資本的耐心不會憑空出現,智能機器人企業需要給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新鮮感消退之后,依舊可以讓資本相信智能機器人的未來。
美的、特斯拉、小鵬等做人形機器人,那都是依賴于公司充沛的資金來開展業務。而宇樹科技們則選擇相信未來,但這個過程中難免會跑偏。之所以說要給智能機器人行業“潑冷水”,也是這個原因。
此前部分智能機器人企業聚集“后空翻”等單一高難度動作,雖然能夠讓人眼前一亮,但卻忽略了機器人行走等基礎的功能。這也是人形機器人馬拉松賽之后,很多人冷嘲熱諷的原因:畢竟前期把期望值拉得太高,自身產品的底層穩定又沒有真正弄好,無法將開發經驗遷移到真實場景之中,又與產業生態脫節,無法形成閉環,使得智能機器人變成了雞肋:畢竟用戶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幫助自己解決麻煩的機器人,而不是一個表演型機器人。
總結
當一個行業火了之后,用戶總會提出一些狂熱的想法,而企業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往往也會更加激進,這樣才能迎合市場期許。
而現在的智能機器人行業正屬于這樣的階段,智能機器人是一門商業化前景極其美好的生意,但那是在未來,現在的智能機器人也就是剛剛起步。
《神雕俠侶》里楊過初入江湖就學會了蛤蟆功、打狗棒法等一流武學,但若是沒有經過后面十六年的沉淀,也很難成為絕頂高手。
現在的智能機器人企業也是如此,在經歷短時間內的高強度曝光之后,資本開始退去,現在需要的是沉淀下來,深耕技術,才能夠在未來大放異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