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6日訊 4月16日上午,“石韻梵音——云岡石窟藝術特展”開展儀式在濰坊市博物館主展館一樓大廳舉行。展覽將持續至8月3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作為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特展匯集40余件(套)文物精品,以“三大單元”立體呈現云岡石窟的歷史、藝術與保護成果,是中原文明與海岱文化交融的生動實踐。展覽通過3D打印、數字化技術等多元形式,讓千年石窟藝術在齊魯大地煥發新彩。
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2001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其“云岡模式”對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此次展覽以“山堂水殿煙寺相望”“真容巨壯窮諸巧麗”“保護創新傳承經典”三個單元,全方位展現云岡石窟的歷史底蘊與藝術魅力。第一單元通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復原北魏遼金時期的壯麗寺窟景觀;第二單元呈現早中晚期石窟造像風格演變,曇曜五窟的雄渾大氣與青州龍興寺造像的繁復華美交相輝映,盡顯南北佛教藝術交融之美;第三單元展示新中國成立后云岡石窟的保護維修歷程及數字化技術應用,呈現“數字云岡”的創新成果。
大同與濰坊自2024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在文化領域深度協作,本次展覽是兩市戰略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文化項目,也是云岡石窟藝術首次大規模走進山東。下一步,濰坊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將持續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高質量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為市民打造更多觸摸歷史、感悟文明的文化場景。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