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江湖風云變幻,一場意義非凡的“盟約”正式達成!中國收藏家協會攜手《中國收藏》雜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共筑收藏分享平臺。從2025年開始,《中國收藏》雜志將定期重磅推出《一期一“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特別呈現》專題。
作為民間收藏界的中流砥柱,中國收藏家協會麾下的45個分會各有所長、藏龍臥虎,民間收藏的萬千氣象盡在掌握之中。《中國收藏》雜志一直以來都是收藏愛好者的“寶藏”讀物,用專業視角與生動筆觸記錄著收藏界的瞬息萬變。二者的強強聯合,將為收藏領域注入一股全新活力,也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搭建起一座溝通交流、共享共進的橋梁,開啟民間收藏事業的嶄新篇章。
日前,《一期一“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特別呈現》首個專題已在《中國收藏》雜志第4期隆重呈現。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劉銘威為此次合作特別撰文,我們不妨跟隨他的指引,一起歡聚在這個新的“收藏園地”吧!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共筑收藏分享平臺
中國收藏家協會是由全國收藏家、收藏愛好者、收藏單位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行業性社會團體。創立30年來,已發展至45個分會,涵蓋了書畫、陶瓷、錢幣、玉器、紫砂、文玩、集卡、體育文化、煙酒茶藝、古典家具等眾多類別。應該說,民間收藏大觀盡在一“會”之中。
民間收藏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國有藏品資源、充實社會公共文化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文化陣地,我們必須傳承好、利用好、保護好。為了更好地肩負這份責任與使命,中國收藏家協會始終致力于提升收藏行業公共服務效能,精準匹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與收藏群體發展訴求。我們深化公共服務,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平臺,提供藏品展示、知識分享、交流互動等服務。積極對接各方訴求,進行深入調研,廣泛收集民間收藏現狀信息,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數據支持和參考建議。積極鼓勵會員捐贈藏品,為公共文化事業貢獻力量。規范行業建設,制定了涵蓋藏品鑒定、保護、交易等方面的行業標準。推動人力培養與學術研究,我們開設各類課程和培訓項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的收藏人才。
中國收藏家協會作為收藏行業協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收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隨著時代變遷,“收藏”這一概念遠遠超越了傳統文物范疇,它如同一面鏡子,記錄著當代文明的點點滴滴,拓展至更加廣闊的新領域。近年來,協會積極引導會員關注不斷涌現的新興收藏品類,為收藏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民間收藏領域仍存在諸多問題:收藏者普遍缺乏專業的鑒賞知識和經驗、收藏市場管理尚待規范、法律法規意識有待加強、對藏品的保護和利用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收藏者的切身利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收藏文化的健康發展。搭建學習平臺,加強宣傳推廣,引導理性收藏刻不容緩。
今天,中國收藏家協會攜手《中國收藏》雜志,為廣大會員、收藏愛好者們開辟了一個可以交流心得、分享經驗的園地。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協會的最新動態、分會的精彩活動、會員的研究文章……希望借助這方園地,大家都能收獲收藏的樂趣、提升鑒賞的水平,真正做到理性收藏、科學收藏。同時,我們也能夠打通連接民間收藏與大眾傳播的橋梁,持續推動收藏事業的深入開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更廣泛的領域,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在此,我們滿懷喜悅地祝賀這個平臺的成功啟航!愿它成為收藏者們交流互鑒、共同成長的溫馨家園。
劉銘威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
專題看點速覽
編輯丨陳曦
校對丨鄭爽
設計丨周倩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中國收藏雜志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本雜志,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頻及視頻號講述的背后故事,都將在雜志獨家呈現。
創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郵發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