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石景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成果豐碩,一系列創新案例與示范活動精彩亮相。4月8日,金頂新時代文明建設成果宣傳展示開放日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金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春滿花開”文藝匯演格外吸睛。舞蹈隊身著紅白舞裙,舞步靈動,洋溢著春天的蓬勃活力;太極隊一襲銀白服飾,一招一式剛柔并濟,盡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民樂隊奏響傳統樂器,旋律悠揚,如潺潺溪流般勾勒出詩意畫面。
春花爛漫,歌舞翩翩。金頂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融合黨群服務、文化傳承與科技應用等功能的文化場館,擁有17個對外開放的場地。秉持“多元文化滲透、資源整合助力、惠民助民到人、科技護航到點”的理念,街道創新構建“文化 +”智慧社區管理系統,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紅色朗讀亭”與“理論宣講小站”十分醒目。在這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通過文藝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宣講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群眾的心田,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入行。
紅色引領
創新理論走進百姓生活
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核心,依托17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焦傳播新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提升文明素養等重點任務。
在公益活動、重大節慶以及“我們的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加強統籌指導,每月精心策劃主題明確、重點突出的高質量文明實踐活動。結合“雙報到”工作,堅持每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日”主題活動,以一個個“小平臺”搭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陣地”,推動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輕松“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賦能
智慧平臺構建服務新生態
在文化為新時代文明建設添磚加瓦的同時,金頂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積極引入科技力量,構建起“1+4+X”的“文化+”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系統,借助數字化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1個數據中臺高效整合各類資源,4個小程序各司其職,實現服務閉環。“X”代表各大社區的居民微信群,實踐所通過微信群方便地組織開展活動、及時宣講黨的理論政策、廣泛招募志愿者等。“志愿者平臺”讓志愿者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人人拍”方便居民隨時曝光不文明現象,推動問題快速解決;“企業壹加壹”促進商家與居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61支志愿隊伍與17個社區實踐站,通過X個社群緊密聯動,形成“需求精準對接、問題快速響應”的高效服務網絡。數字化手段讓文明實踐變得觸手可及,居民的參與度顯著提升。
在實踐所,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日益豐富多彩。周二舞蹈課、周三書法課、周四樂器班……實踐所內每周活動不斷,每月精彩紛呈,吸引了眾多專業隊伍在此扎根。翠微模特隊、翠微舞蹈隊、翠微太極隊等文藝隊伍百花齊放,并代表街道在市級專業大賽中屢獲佳績。
文化賦能
志愿服務讓千年古道煥發生機
千年古道、百年老街,京西古道模式口承載著數百年的悠悠駝鈴。如今,在志愿服務的助力下,重新煥發生機,以志愿服務點亮傳承之光,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近年來,金頂街街道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建設,依托駝鈴古道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平臺,組建了駝鈴古道志愿講解團、旅拍服務團。以“一老一小”為核心力量,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生動講述模式口的古今故事。
志愿講解團從最初的20人發展到如今近百人,老黨員平日堅守講解崗位,少年團則利用周末時間熱情服務。在此基礎上,駝鈴古道志愿旅拍服務團應運而生,為游客提供貼心旅拍與專業導覽服務。服務團針對不同人群精心設計多條拍攝路線,確保游客既能深度領略歷史文化魅力,又能留下美好瞬間。這兩支志愿隊伍的組建,既有效保護傳承了文化遺產,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又大力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文旅融合增添了強勁動力。
來源: 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王旭 曹帥
編輯:高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