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團隊編輯
在癌癥的晚期階段,患者常常會經歷一種名為惡病質(Cachexia)的嚴重代謝紊亂綜合征。癥狀包括體重極速下降、肌肉和脂肪的大量流失,還伴隨著顯著的食欲下降和能量代謝紊亂。相關研究數據統計約30%的癌癥死亡直接或間接與惡病質相關。
然而,惡病質的影響遠不止身體上的消耗。許多患者還會表現出明顯的動機下降,比如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不愿意嘗試完成任務,甚至對原本喜歡的活動也提不起勁。一些研究觀察顯示,即使一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患上癌癥后也會陷入絕望和冷漠(apathy),失去完成各種事情的動機。長期以來,這種癥狀被認為是身體衰弱的副作用。
圖片來源:123RF
但《科學》(
Science)一項新研究卻表明,這種特殊的冷漠癥狀是由免疫系統直接作用于大腦特定回路導致的,尤其是白介素-6(IL-6)與惡病質發生密切相關。此外,新研究為理解炎癥反應如何動態調節個人動機、冷漠情緒提供了新的視角,并為治療這些癥狀開辟了新的途徑。
對癌癥患者來說,免疫細胞會持續釋放出各種細胞因子來促進炎癥發生,其中IL-6是一種關鍵信號分子。IL-6不僅在調節免疫反應中起作用,還能影響身體的能量代謝和食欲調節。惡病質患者血液和大腦中的IL-6水平通常會顯著升高,這提示炎癥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影響了大腦功能,進而導致了患者的心理變化。
為了揭示其中的具體機制,研究者構建了一批腫瘤模型小鼠。這些小鼠在腫瘤生長幾周后,表現出了典型的惡病質癥狀,包括體重下降、肌肉萎縮和進食減少。與此同時,它們的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小鼠在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務,例如按壓杠桿獲取食物過程中會快速放棄,而健康小鼠則會堅持更久。但與抑郁癥不同,小鼠仍然存在快樂感受,它們會對糖水表現出較大興趣。這表明小鼠只是單純地從失去了動機行為。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隨著惡病質的發展,小鼠血液和大腦中的IL-6水平同樣逐漸升高并表現出促炎的變化。通過對小鼠大腦的分析,研究發現了一個從大腦最后區(ArP)到伏隔核的神經回路。ArP是一個位于大腦底部的特殊區域,它能夠感知血液中的信號,包括IL-6。當IL-6水平升高時,ArP中的神經元會被激活,并將這一信號傳遞給臂旁核(PBN)。PBN進一步將信號傳遞給黑質網狀部(SNpr),最終抑制了伏隔核中的多巴胺釋放。
這一通路像一條“警報鏈”,將外周炎癥信號轉化為大腦動力系統的抑制信號。由于多巴胺是一種與動機和獎勵感密切相關的神經遞質。因此當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水平下降時,小鼠在面對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務時會感到更加疲憊和不愿意行動,從而表現出冷漠。
這一發現為治療惡病質相關的心理癥狀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嘗試通過注射抗IL-6抗體來降低小鼠血液中的IL-6水平。結果顯示,這種干預能夠顯著減輕小鼠的冷漠癥狀,使它們在獲取食物的任務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另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或化學干預方法破壞ArP中特定回路,這些策略同樣可以改善小鼠的動機行為。目前,針對IL-6的抗體已經在類風濕關節炎等炎癥性疾病中得到了應用,或許未來有望被重新用于治療惡病質相關的心理癥狀。
另外,你可能還想看:
患癌后,哪些方法可以延長生存?
想要腫瘤不復發,這件事很重要
這3類乳腺癌即使前10年沒事,
10年后復發率也可能超24%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 抗 癌
獲取更多相關科普知識
參考資料:
[1] Zhu, Xiaoyue Aelita, et al. "A Neuroimmune Circuit Mediates Cancer Cachexia-Associated Apathy." Science, vol. 388, no. 6642, 11 Apr. 2025, pp. eadm8857. DOI:10.1126/science.adm8857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