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利津縣總工會創新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方式方法,聚焦內容創新、主體發動、平臺提升、陣地建設等方面,構筑工鑄先鋒、工育學堂、工潤同行、工惠萬家“四聚四有”工作模式,把思政引領融入工作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打造工會大宣傳工作格局,推動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工鑄先鋒”聚才 強基提素有精度
聚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思維,借助工會干部網絡學院“數字工運史”“在線學習”等優質模塊資源,結合“我的業務我來講”活動常態化開設“惠工講堂”,實施全縣工會干部“三專”培養工程,建強工會干部“排頭兵”,44名工會干部當選“優秀主講人”,“線上線下”學習培訓人數6500余人次。出臺《利津縣數字化產業工人激勵政策》,整合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鳳凰城工匠學院實訓中心等數字化平臺資源,建設工匠“云學院”,廣大一線職工實現足不出戶“掌上學、掌上賽”,鍛造產業工人“生力軍”,產業工人線上學習參與率達98.7%,技能人才同比增長24.6%。
“工育學堂”聚識 搭臺共享有熱度
組建“開新局·勞模說”宣講團,采取專題報告、現場宣講、互動交流、直播訪談等形式,深入車間、社區、學校,開展具有濃厚“利津味”“工會味”的基層宣講,讓勞模工匠成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主角,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00余場次,受教育職工群眾3000余人次。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聘任18名“勞模工匠兼職輔導員”,通過在各級學校開設“勞模大講堂”、在鳳凰城工匠學院設立“紅色匠人坊”等,推動“三個精神”源頭接力、薪火傳承。做實一線職工“求學圓夢”行動服務,帶動廣大一線職工提升學歷層次和技術等級,累計幫助90名一線職工完成學歷進修“鏈條”服務。
“工潤同行”聚力 協作聯動有廣度
發揮工會貼近職工群眾的優勢,放大“工會+”部門協同效應,整合優勢資源,開展有特色、接地氣的“工文號”“工體號”群眾性文體活動,實現文以化人凝心聚力、競技體育提氣鼓勁。組織開展“迎百年工會”系列活動,在書法、篆刻、攝影、繪畫、剪紙、閱讀等傳統形式基礎上,同步開展“職工達人秀”、短視頻互動、云誦讀、云宣講、云講述等“線上”新媒體作品評選活動,征集12個不同領域作品1500余件。組織職工開展“1+N”競技體育活動,舉辦趣味運動會、乒羽、象棋、籃球、廣場舞等15個品類賽事70余場次,累計5000余人次職工參加。
“工惠萬家”聚心惠工暖民有溫度
堅持公益性和服務性方向,推進“幸福站點”接續培育和滾動升級,在全市率先成立“職工子女托育示范中心”,升級打造24小時智能化示范性“工會驛站”,升級法律援助“零門檻”維權服務,數字賦能工友創業,累計建成特色職工服務陣地200余處。針對職工的思想狀況和實際需求,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扶持等惠工服務。拓展數字化工會應用場景,優化微信自媒體12個服務專項,推動“兩微一端”與“齊魯工惠”互聯互通,打造職工“云服務”矩陣,建設“網上職工之家”。開展“娘家請你去采摘”“有獎答題”等普惠活動80余期,發放會員優惠券4萬余張,極大提升了“娘家人”的品牌影響力。(大眾新聞記者 曹萌萌 通訊員 王晶)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