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 月 16 日消息,由瑞士日內瓦大學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團隊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數據,發現了迄今最遙遠、最古老的螺旋星系并將其命名為 "燭龍"。
研究團隊中包括一名來自中國的博士后研究員 —— 肖夢苑(IT之家注讀音:yuàn),她也是論文主要作者;另外還包括 Xhristina Williams、Pascal Oesch 等一眾學者。
“燭龍”具有與銀河系相近的成熟結構,因此也被稱為銀河系的“孿生星系”。相關研究成果已于當地時間 4 月 16 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IT之家附 DOI:10.1051/0004-6361/202453487)。
肖夢苑表示,“燭龍”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在形狀、大小和恒星質量上與我們的銀河系非常相似。
據介紹,這個銀河系的“孿生兄弟”在宇宙大爆炸后僅僅 10 億年就存在了,這對之前的星系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而且它是如此遙遠,以至于它的光線需要 128 億年才能到達我們這里。
數據顯示,它擁有著直徑超 6 萬光年的恒星盤(銀河系約 10 萬光年)、中心古老核球、活躍恒星形成區及清晰旋臂結構,質量相當于太陽的 1000 億倍(銀河系質量約 460 億倍),紅移 5.2。此前理論認為螺旋結構需數十億年才能形成,此次發現將成熟星系存在時間前推至宇宙早期。
據介紹,“燭龍”是在 JWST 的 PANORAMIC 巡天計劃(GO-2514)中被偶然發現的。研究團隊利用望遠鏡的 "純并行" 觀測模式,在主要儀器工作間隙進行廣域掃描,提高了發現罕見天體的概率。
由韋伯近紅外相機(NIRCam)拍攝,主要捕捉來自新形成恒星的溫暖光線
由望遠鏡的中紅外成像儀 MIRI 拍攝,主要捕捉來自冷塵埃和氣體顆粒的星系光線
項目聯合負責人、NOIRLab 天文學家 Christina Williams 指出:"這種模式能有效測繪大范圍天區,對發現早期宇宙中稀有的巨型星系至關重要。"
▲肖夢苑個人主頁簡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