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由密歇根大學天文學家瑪麗?安?林巴赫領銜的一支科研團隊,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發現了第一顆圍繞死亡恒星(白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WD 1856+534 b,同時也證實它是迄今為止最冷的系外行星。
該行星距離地球大約 80 光年,溫度低至-87°C(-125°F),刷新直接觀測系外行星的最低溫紀錄,相關預印本論文已于4 月 23 日發布于 arXiv 平臺(IT之家附 DOI:10.48550/arXiv.2504.16982)。
觀測數據顯示,這顆木星大小的氣態行星以 1.4 天周期環繞一顆白矮星運行。林巴赫表示:"我們既驚訝又興奮 —— 它確實是顆行星,而且是溫度極低。"
此前通過退役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獲取的有限數據(最初于2020 年首次發現),科學家無法確定該天體是行星還是褐矮星?,F在,得益于韋布的高靈敏度測量裝置,科學家首次實現直接捕獲行星自身光線,并精確測定其質量與溫度。
研究發現,WD 1856+534 b 所處軌道位置屬于理論上的 "禁區"。按照人類有限的認知,該區域距離白矮星過近,當其母星處于紅巨星階段劇烈膨脹時,它早就應該被吞噬掉了。
林巴赫指出:“這強有力地證明行星不僅能從恒星劇烈死亡中幸存,還能移動到我們此前認為不可能存在的軌道。”該發現暗示行星遷移可能是進入白矮星宜居帶的關鍵機制,為潛在生命存在提供新線索。
該行星以-87°C 超低溫打破了此前 Epsilon Indi Ab 保持的 2°C(35°F)低溫紀錄。韋布望遠鏡當前探測極限為-198.15°C(-324.67°F),未來觀測計劃將挑戰該閾值。林巴赫強調:"這是將太陽系置于更廣闊銀河系背景下研究的難得契機。"
研究團隊計劃于今年7 月進行第二輪觀測,通過對比一年間恒星位置變化,探測是否存在其他行星解釋 WD 1856+534 b 的遷移路徑。"無論是否發現新行星,這都是理解此類系統演化機制的關鍵步驟。" 林巴赫表示。若確認多行星系統存在,將驗證引力相互作用導致軌道遷移的理論模型。
該發現為氣態巨行星大氣層研究開辟新路徑。天文學界有望首次對這類低溫系外行星展開詳細大氣分析,進而深化對木星、土星等太陽系氣態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