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代機的每一次亮相,似乎都會引起美方的過度反應,將美國人的矛盾心態,集中體現了出來。為何美國人會對六代機項目如此敏感?美國自己的六代機為何造不出來?
最近在美國媒體上刊登了一篇十分“別扭”的文章,美國專家先是花費大量的篇幅,著重描述了中國再次試飛的“北所六代機殲-50”,在性能和技術上是多么先進,緊接著話鋒一轉,又開始吹噓美方對此早有預料,還表示殲-50不過是用來嚇唬西方的模型,美國根本不害怕。
“殲-50”此前曾多次公開亮相
美國人對中國六代機又愛又恨
這充分體現出美國人對殲-50是“又愛又恨”,稱贊的是先進的性能和在六代機領域領先的地位,恨的是美國造不出六代機,只能讓中國“出風頭”。
在文章中,美專家提到了殲-50可能應用了無尾翼設計、矢量發動機等先進設計,表明他們已經意識到,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直接挑戰了美國長期以來在高端軍事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
然而,文章中“殲-50可能只是模型”的表述,則反映了美國專家內心的不安和焦慮,他們既無法忽視中國的進步,又不愿完全承認這種威脅。
這種心態十分類似于冷戰時期,蘇聯展示新型武器時,西方國家的典型反應——先懷疑其真實性,再逐步接受現實。
不過歸根結底,美方“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還是因為面對中國在六代機領域的快速進展,美國不得不通過輿論手段維持其全球霸主的形象,這種“嘴硬”實際上掩蓋了其在技術研發上的遲緩和不確定性。
更諷刺的是,在美國政府的主導下,毫無相關經驗的波音公司接過了美國六代機的重擔,考慮到該公司近年來的“黑歷史”,不少人已經對美國六代機的后續進展失去了興趣。
美國六代機項目至今仍是一張“大餅”
美軍在亞太的劣勢日漸明顯
盡管美方一直在掩飾自身在尖端軍事技術領域的博弈中,已經落入下風的事實,但對于美國來說,更嚴峻的問題在于:不管有沒有六代機,美國在亞太已經沒有優勢了。
一方面,中國的防空系統和反艦導彈大幅提升了我們的防御能力,使得美軍航母戰斗群在中國周邊海域的活動變得危險。
與此同時,中國在衛星通信、電子戰和網絡戰領域的進步,使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傳統優勢逐漸縮小。
另一方面,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維持軍事存在需要巨大的經濟和后勤支持,而中國經濟的增長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國防現代化,這些都是美國失去優勢的重要原因。
美方對于中國實力的進步難以接受
六代機項目成為美軍困境的縮影
事實上,美國在六代機項目上的進展,充分反映出美國的軍工體系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美國軍工企業長期依賴政府訂單,缺乏市場競爭壓力,也是導致創新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例如波音公司在戰斗機研發領域的經驗幾乎為零,卻被迫承擔六代機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美國軍工項目往往因官僚主義和利益集團博弈而拖延,例如F-35項目耗時近20年才完成部署,而中國的六代機項目顯然進展更快。
美國六代機項目反映出美軍工體系整體的困境
此外,美國軍工界傾向于在現有平臺上進行升級,而非開發全新技術,這種保守態度可能導致其在未來戰爭中失去競爭優勢。
最后,隨著中國在軍事透明度上的提高和實際戰斗力的展示,美國試圖通過輿論給自己造勢的難度越來越大,美專家說殲-50是“模型”,我們就時不時地派六代機在長空中亮相,久而久之,人們更關注的只會是技術和實戰能力,而非單純的宣傳。
相比于跳出來“碰瓷”中國的六代機項目,美國更應該做的,是重新審視其“窮兵黷武”的戰略,以及無休止的擴張野心,否則六代機項目上的失敗,不會是美方唯一要面對的挫折,還會進一步落后于時代潮流,被其他國家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