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海兵
當春風輕柔地拂過龍江大地,全省各大自然保護區又迎來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盛景,如同信守千年之約的天空精靈翩然而至,展開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白枕鶴在三環泡保護區內自由行走。李宇攝
坐標1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洪河保護區早早便迎來回歸的東方白鸛,進入4月上旬,東方白鸛已進入孵化期。4月11日,透過監視器的鏡頭,可以清楚地看到“洪招98號人工巢”上的東方白鸛已成功產下今年的第四枚鳥蛋。據介紹,東方白鸛的孵化需由兩只親鳥輪流進行,白天氣溫升高,每孵化50分鐘至60分鐘,親鳥會站起來活動,翻動鳥蛋讓它們受熱均勻,夜晚天氣轉涼,則每間隔2小時左右,親鳥會起身放松以保持最佳狀態,大約30天后即可成功孵化。
同江上空的白尾海雕。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坐標2 黑龍江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環泡保護區素有“中國白枕鶴之鄉”之稱,據監測人員統計,3月中旬以來,已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白枕鶴、東方白鸛等5種,其中白枕鶴數量達到了800多只。目前保護區共監測到回遷候鳥50余種,數量最多的是白額雁,峰值時達到了10萬多只。
坐標3 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驛站及繁殖地,興凱湖保護區候鳥回歸盛況空前。數萬只北歸候鳥與碧波、濕地、晴空共繪生態畫卷,上演“萬鳥齊飛”的震撼奇觀。近年來,雞西市實施退耕還濕、生態補水等工程,興凱湖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和生態作用不斷增強,為候鳥遷徙提供更安全優良的棲息環境。
坐標4 黑龍江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據工作人員介紹,進入春季以來累計監測到132只東方白鸛在八岔島保護區占巢,當下已進入繁衍期開始產卵孵化。近日,在保護區附近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其翼展長達2米,時而振翅高飛,時而俯首覓食,盡展非凡的英姿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