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俄羅斯國防部于當地時間4月14日聲明,俄軍在前一日,即13日,發射兩枚“伊斯坎德爾”導彈,精準命中烏克蘭蘇梅市一處烏軍指揮人員會議場所,成功消滅60多名烏軍。此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讓本就緊張的俄烏局勢再度升溫。
俄羅斯國防部所發布的聲明詳細闡述了此次行動。據聲明內容,烏軍動用非國產電子對抗設備與防空系統,主動對俄軍實施對抗行動,嚴重威脅到俄軍安全與軍事行動推進。在此情形下,俄軍果斷采取行動,發射兩枚“伊斯坎德爾”導彈。該型導彈以高精度打擊能力著稱,在此次作戰中發揮出色,準確命中位于蘇梅市的烏軍“塞維爾斯克戰術小組”指揮官集會地點。俄國防部明確表示,此次打擊目標僅針對軍事人員,行動取得顯著戰果,成功消滅60多名烏軍,有力削弱了當地烏軍指揮力量。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克蘭方面,面對此次導彈襲擊,反應強烈。蘇梅州檢察院對外宣稱,此次襲擊造成極為嚴重的平民傷亡,已有35人不幸遇難,117人受傷,其中包括15名兒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言辭激烈,強烈譴責俄羅斯的襲擊行為,指責俄羅斯“拖延戰爭”,并呼吁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和美國,對俄羅斯采取如對待“恐怖分子”般的強硬態度。澤連斯基還在接受美媒采訪時,特別喊話美國總統特朗普,邀請其訪問烏克蘭,親眼目睹俄羅斯所謂的“破壞行徑”,試圖借此向美國施壓,期望美國能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迅速對烏方指責作出回應。佩斯科夫強調,俄羅斯軍方始終嚴格遵守作戰原則,打擊目標明確限定為軍事及其相關目標,從未對民宅與社會機構發動襲擊。他指出,實際情況是烏克蘭當局將軍事目標設置于人口稠密區域,故意以平民作為“人盾”,導致平民在沖突中面臨不必要風險。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資料圖)
根據俄羅斯媒體相關報道,此次遭受襲擊的大樓,當時極有可能正在舉行一場重要會議,參會人員不僅有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官員,更有北約方面的官員。若該消息屬實,那么此次俄軍導彈襲擊,無疑對烏克蘭與北約的軍事指揮體系造成沉重打擊,戰略意義重大。
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的大背景下,此次俄軍對蘇梅市的導彈襲擊,可視為俄軍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自去年11月起,俄軍積極調整部署,向烏克蘭增派4萬兵力,使得在烏總兵力達到62.3萬,且每月兵力增幅維持在8000至9000人左右。在兵力增強的基礎上,俄軍在多個方向展開軍事行動,烏東北部地區便是重點方向之一。蘇梅市作為該地區重要城市,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控制此地對俄軍后續行動開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澤連斯基(資料圖)
反觀烏克蘭,在軍事力量對比上,逐漸顯現出劣勢。僅依靠自身現有力量,烏克蘭在與俄軍對抗中,愈發難以維持平衡,迫切需要外部力量介入與支持。這也正是澤連斯基緊急喊話美國,呼吁特朗普訪問烏克蘭,并期望美國加大對俄壓力、增加對烏援助的根本原因。
然而,美國內部對于俄烏沖突態度存在分歧。特朗普此前曾指責澤連斯基挑起戰爭,并認為普京、拜登和澤連斯基都應對沖突導致的人員死亡負責。這種言論反映出美國在對烏政策上,并非鐵板一塊,不同政治勢力有著不同考量與立場。
展望未來,此次蘇梅市導彈襲擊事件,大概率會成為俄烏沖突的重要轉折點。一方面,俄羅斯通過此次精準打擊,展示強大軍事實力與作戰決心,在戰場上取得一定優勢;另一方面,烏克蘭遭受重大損失后,必然會進一步尋求國際支持,尤其是美國援助,這將促使美國內部對俄烏沖突政策討論更加激烈。國際社會也將密切關注局勢發展,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聲音預計會持續增加,但沖突最終走向何方,仍充滿不確定性,需持續關注各方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