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長在心里”。
這是趙麗穎在電影《向陽·花》宣傳時所說的。
中專學歷、農村出身、選秀出道,趙麗穎的起點與“學院派”毫不沾邊。
她的演藝生涯始終貫穿著一條清晰的主線——以近乎執拗的韌性,在質疑聲中撕開一條夢想之路。
這位來自河北廊坊的小女生,身體里究竟蘊含什么樣的能量,能一步步修煉成影視圈大女主的?
一路被黑的頂流視后
想當初在節目里因為用嘴包住瓶口喝水,趙麗穎都能被網友噴得體無完膚。
對初出茅廬的趙麗穎來說,這是她第一次見過那么多人的網絡暴力,一時間成了她的噩夢。
這么多年過去了,趙麗穎依然對此事心有余悸,在一期節目說:
“我沒想到喝水也會變黑,只是因為我的喝水姿勢不對。”
2014年,關于趙麗穎的所有最難聽的黑歷史在這一年統一爆發,包括“讓趙麗穎滾出娛樂圈”,還有借更換經紀人黑趙麗穎人品。
這一年,本該是趙麗穎的大爆年,卻在大面積黑料的壓制下,沒有爆。
在第28屆金鷹獎上, 趙麗穎憑借大火的“花千骨”一角收獲了觀眾喜愛女演員獎。
去年,憑《風吹半夏》在金鷹獎二度封后,趙麗穎激動落淚,感謝角色、觀眾及劇組。
這位來自河北廊坊,在橫店一路闖關的中專廠妹,終于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樣子。
趙麗穎的成名路,一直伴隨著各種黑料,以及觀眾對她演技的挑剔。
畢竟,她確實不是科班出身,在遍地都是研究生的社會中,中專學歷實屬“不堪入目”。
但趙麗穎就是從這么一個影視小透明,一步步變成了大女主,收獲了不少真正喜歡她的粉絲。
喜歡趙麗穎的觀眾,都能感受到她身上的韌性,會稱贊她的演技是“狠勁爆發”,不喜歡她的觀眾批評她“浮夸懸浮”。
一張臉靜下來,粉絲會夸眼睛里有故事,靜水流深。
不喜歡她的人就會懟:始終一個表情,“面癱”演技。
當然,這也沒什么不對,畢竟演技強如陳道明,也會經常被觀眾質疑演什么都是皇帝,真害怕他一張嘴就是“朕”。
沒有人能取悅所有人,情人眼里才會出西施。
趙麗穎身上的爭議聲一直都很大,而且就沒有停過。
絕望文盲?
趙麗穎主演的《向陽·花》上映清明檔,馮小剛導演,大咖云集,但電影卻以兩極分化的方式,在互聯網上引起爭議。
網絡討論聲很高,尷尬的是,票房沒上去。
根據貓眼的預測,《向陽·花》票房預計不會超過2億元。
《第二十條》大家還記得吧,票房超過24億元。
《向陽·花》這部聚焦刑滿釋放女性群體的影片,是趙麗穎繼《第二十條》后的又一次現實主義題材嘗試。
同樣的類型,同樣聚焦底層苦難,還是眼下最熱的女性題材,《向陽·花》卻是風光開場,稀碎收場,最終很可能達不到《第二十條》票房的零頭。
最被觀眾詬病的是情節失真、角色刻板。
不止觀眾在討論,央視專家也下場指出,認為該電影“消費女性苦難”“偽女權主義”,并且刻意制造戲劇沖突。
專家表示,以電影里展現的情節來看,人為設計出來的沒來由的惡,不夠真實。
實際上,在監獄里會進行心理矯正,也會推出職業培訓,不至于如此。
趙麗穎的表演也被指“浮于表面”,被搜身時的被動反應、為三百元出賣身體的橋段,被認為缺乏真實感。
當然,既然是兩級分化的口碑,那局面也不是一邊倒。
有網友現身說法,表示專家的話也過于絕對,過于理想化。
釋放人員的真實狀態就是電影里那樣,生存技能的缺失,導致他們再次在法律的邊緣試探比較常見,專家的見解過于理想化。
還有網友搬出一個事實,電影改編自《教改往事》,書作者蟲安是一個真蹲過鐵窗的人。
在里面實打實過了7年,不至于在真實感上犯錯誤。
有影評人看到了她的突破:從柔弱到狠厲的轉變中,她展現了“毀容式演技”。
諂媚老板時的市儈,用石頭砸向惡人時的癲狂,這些瞬間顛覆了過往的“甜妹”形象,呈現出“亦正亦邪”的張力。
豆瓣短評中,有觀眾感慨:“趙麗穎的沉默比臺詞更有力量,眼神里的疲憊與倔強讓人震撼”。
網絡上評價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一個事實——市場對女性角色復雜性的接受度存在差異。
趙麗穎敢于在爭議中探索表演深度,也確實勇氣可嘉。
電影里有爭議,電影外有圍剿
趙麗穎確實是帶點倒霉體質的。
在為《向陽·花》宣傳時,她在社交平臺上想引用電影里的一句臺詞“與群魔為法侶”,卻把“與”寫成了“輿”字,再一次引起熱議,網友集體高潮。
不少網友嘲笑她:絕望的文盲又來了,沒內涵就別秀了,又被揪住小辮了吧,人要懂藏拙。
互聯網上對內娛“九漏魚”的嘲笑,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每一個絕望的文盲,都有網友的口誅筆伐。
網友憤慨的點,最重要的是這一條:你一個大明星,連基本常識都不懂,憑啥掙這么多錢。
但不難發現的是,有關趙麗穎的采訪,表達很流利,基本沒有斷片的情況。
她對問題的把握也比較準確,能夠清晰的輸出一段段的長內容,這實在不太像一個文盲應有的邏輯思維和知識儲備。
“輿”字的錯用,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她注意到了網絡上風評,于是借諧音表達態度,特意用之。
隨著網友討論的熱度越來越高,趙麗穎直接改正,估計也是不愿意事態失控。
票房已經不如預期了,再“整活兒”難免又被嘲笑:為了一部破電影這么拼的么。
多說多錯,一句話就被無限放大,一直延申,弄得所有人都不敢說話,也難怪很多人詬病,內娛已經慢慢沒有活人感了。
河北廊坊一個小地方走出來,沒有背景,沒有師承,從群演演起,橫店常駐。
一路走來,導演指罵、同行排擠、黑子猖獗。
趙麗穎這一路走來,始終面臨著被大做文章,但她身上有一種近乎執拗的韌性,指引著她前進。
趙麗穎的韌性,不僅體現在角色選擇上,更滲透于職業態度中。
演員寧靜曾在綜藝中提到,趙麗穎始終記得她早年跑龍套的經歷,有時候對方早已忘記合作細節,她仍將每一次微小機會視為磨礪。
從電視劇到電影,從古偶女主到邊緣女性,趙麗穎的每一次選擇都伴隨著風險與質疑,卻也推動著表演維度的拓寬。
趙麗穎的韌性,是草根逆襲的勵志腳本。
她的韌性,早在成名前便已刻入骨血。
初入行時,她曾在《金婚》中飾演少年佟多多,戲份寥寥卻抓住機會打磨細節。
在《新還珠格格》中,她將晴兒溫婉靈動的特質演繹得深入人心,逐漸嶄露頭角。
《花千骨》極富層次化的表演讓她躋身頂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里塑造的經典女性形象也讓觀眾贊口不絕。
然而,趙麗穎并未滿足于此,對她自己而言,電視劇是起點,她開始沖上更高階的戰場——電影市場。
從2017年《乘風破浪》的喜劇嘗試,到2024年《第二十條》中聾啞母親郝秀萍的催淚演繹,她不斷挑戰大銀幕的表演邊界。
盡管《向陽·花》中高月香一角被批評“缺乏底層邏輯”、“方言生硬”,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敢于選擇一位游走于道德灰色地帶的復雜女性角色。
為女兒鋌而走險的母親、出獄后掙扎求生的邊緣人、以暴制暴的“狠角色”,這種突破本身已是對舒適區的徹底背離。
導演鄭曉龍評價她“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重塑自我”。
在《向陽·花》拍攝期間,為貼近角色,她深入女子監獄體驗生活,學習湖南方言,甚至在動作戲中拒絕替身,導致身上多處淤青。
無論是《向陽·花》票房未達預期的挫敗,還是轉型期的陣痛,趙麗穎始終以“不認命,只拼命”的姿態回應。
黃渤當年說的那些話真應景——不紅的時候身邊全是壞人,紅了以后全變成笑臉。趙麗穎現在不就正經歷著這冰火兩重天么?
專業人士開口就戳肺管子,說影片"失真扭曲",這評價夠犀利,直接讓趙麗穎從云端摔回地面。
網友更是吵成兩派,有心疼她被資本坑了的,也有說她接戲不謹慎的。
但毋容置疑的是,趙麗穎的韌性,是草根逆襲的勵志腳本。
趙麗穎未來的路,或許正如《向陽·花》中高月香手持刀尖對準命運的意象,在行業的裂縫中劈開一道屬于自己的光。
可能需要更精準的劇本選擇,更深入的角色共情,這位“非科班頂流”的發展之路,注定不會止步于爭議與標簽。
關于趙麗穎,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