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日前親赴加沙北部前線,在媒體鏡頭前擺出強硬姿態,聲稱將“堅持實現戰爭所有目標”,包括徹底打擊哈馬斯與解救人質。但事實是,自去年10月以來,這場戰爭早已不再是“反恐行動”,而變成了赤裸裸的報復性屠殺、一場對人道底線的持續凌辱。在以色列政府眼中,戰爭目標遠比人命來得更重要,無論是以色列人質還是巴勒斯坦平民,都成了可被犧牲的“戰略籌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內塔尼亞胡高調視察部隊、對外宣稱“哈馬斯會繼續遭受打擊”的同一天,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布了一段警告視頻,稱一名猶太裔美國人質在以軍轟炸中失聯,其他人質的命運也岌岌可危。換句話說,以色列在打擊哈馬斯的同時,也在拿自己的人質做賭注。這不是救援,這是軍事賭博;不是解救人質,而是用他們的命換政治積分。
最荒誕的部分在于,以色列自己制造人質危機,卻又對國際社會的停火呼吁置若罔聞。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示,只有在停火的前提下,人質釋放才可能實現,同時敦促以方開放人道通道,緩解加沙的人道災難。然而以色列防長卡茨卻毫不掩飾地回懟,堅決封鎖一切援助物資,并稱之為“防止哈馬斯控制民眾的工具”。這番話赤裸裸地暴露了以色列的真實意圖——不是擔心援助落入哈馬斯手中,而是故意制造加沙的饑荒與崩潰,以此作為戰術手段迫使哈馬斯屈服。
這早已不是一場純粹的軍事沖突,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人質戰爭”——以色列用人質做武器,哈馬斯用人質做盾牌,平民則成了血肉戰場上的沙袋。而真正的戰爭目標,早已從解救人質、消滅恐怖分子,演變為:誰更能利用人命制造國際輿論壓力。
問題在于,內塔尼亞胡所謂的“戰爭目標”究竟是什么?是消滅哈馬斯,還是徹底摧毀加沙地帶?從行動邏輯來看,顯然后者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地毯式轟炸、斷水斷電、封鎖糧食藥品的同時,以軍還不斷在聯合國設施、學校、避難所中制造大規模傷亡。當一個政府將平民集體懲罰當作戰略工具時,它還配被稱為“民主國家”嗎?當所謂反恐已經完全脫離精準打擊、變成種族清洗,它還配得到其他國家的無條件支持嗎?
西方主流輿論中的雙標愈發令人作嘔。烏克蘭戰爭中,俄軍對平民的傷害被稱作“戰爭罪”;而在加沙,以色列對婦女兒童的屠殺卻被包裝為“自衛權利”。難道命運的分量在于護照的顏色?難道平民的死活要看其所處的地緣方位?所謂的人權高地,早在加沙第一顆炸彈落地時就轟然坍塌。如今局勢愈發明朗:以色列不會停手,因為它相信自己可以在美國的默許下為所欲為。
內塔尼亞胡所堅持的“戰爭目標”不過是一次次制造人道災難的借口,而人質問題,已經淪為他與哈馬斯競逐國際話語權的籌碼。在這種殘酷的對峙中,誰還在乎生命?誰還記得道義?當一場戰爭可以持續數月、以屠殺為策略、以封鎖為手段、以人質為工具時,我們就必須大聲指出:這不是戰爭,這是反人類罪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