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浦區虬江長海新村段防汛墻和楊樹浦港(撫順路—本溪路)西側防汛墻改建工程均迎來重大進展,主體結構施工圓滿完成,為城市防汛安全筑牢了堅實屏障。
深化文明施工
用繡花針的功夫嚴保工程質量
下午兩點,記者來到楊樹浦港(撫順路—本溪路)西側防汛墻改建工程施工現場看到。防汛墻墻體已煥然一新,相比原有墻體增高了兩公分左右高度。據悉,該段防汛墻實施范圍總長度435.92米。項目施工主要包括防汛墻加固改造、道路恢復和圍墻恢復等。
據施工單位介紹,該工程沿線均為居民樓,施工場地狹窄,居民樓距離防汛墻最窄處僅2.06米。為保障居民樓安全和降低施工影響,項目部采取了多項措施。邀請了街道、居委會及居民代表召開座談會,優化施工作業時間,工作日8點開始施工,雙休日8點30分開始施工,夜間不施工。與街道、居委會、居民代表組建微信工作群,及時回復和解決問題。針對距離狹窄的難題,施工方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采用拉森鋼板樁保護房屋,距離較近處采用高壓旋噴樁+內插鋼筋的圍護措施。及時清運拆除物和土方,裸土覆蓋綠網,專人灑水控制揚塵。確保對周邊居民樓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開始聽說要施工,我還有點擔心,怕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居民李先生表示,“但看到他們這么用心,不僅提前和我們溝通,還采取了很多措施保護我們的房子,現在主體工程都完成了,我們心里也踏實多了。”
楊樹浦港(撫順路—本溪路)西側防汛墻效果圖
據悉,工程于2024年11月5日開工,原計劃2025年5月5日完工,總工期210日歷天。在多方努力下,于2025年4月上旬完成全部防汛墻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工程總量約90%。
克服管線復雜困難 優化方案尋最優解
虬江長海新村段防汛墻改建工程位于楊浦區中原路東側,長海新村公園旁,實施總長度約173.87米。目前完成工程總量約90%。
工程的施工難點主要集中在場地狹窄和管線復雜。南岸距離部隊居民樓僅4米,且4米通道下有電力、自來水、雨水、污水、信息等多條管線;北岸墻后通道僅1.8米,通道后側為公園池塘。為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且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項目部積極作為,邀請管線單位代表現場交底,由專業管線單位進行管線保護和搬遷。南岸采用拉森鋼板樁保護房屋,北岸增加拉森鋼板樁圍堰,防止基坑開挖對房屋和池塘造成影響。同時,及時清運拆除的老結構和開挖的土方,裸土用綠網覆蓋,專人灑水控制揚塵。
虬江長海新村段和楊樹浦港(撫順路—本溪路)西側防汛墻改建工程的順利推進,將進一步提升楊浦區的防洪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前遇到暴雨天氣,我總是提心吊膽,擔心水會漫進來。”居民王女士回憶道,“但現在看到新的防汛墻建起來了,我感覺心里踏實多了。這不僅是工程,更是我們的生命線。”
防汛墻是城市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像一道堅固的屏障,守護著城市的安寧。楊浦區水務管理事務中心工程部陳雅靜告訴記者:“兩段防汛墻從組織設計到如今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墻外觀破損比較嚴重,防汛墻多處沉降縫可見墻體明顯的錯位、傾斜等損壞,汛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其進行改建加固和改造能夠有效的抗御汛期產生的自然災害侵襲,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幫助人民群眾安全度汛。”
虬江長海新村段防汛墻建成后效果圖
隨著兩處防汛墻改建工程主體完工,后續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計劃在五月中旬,虬江長海新村段剩余的北岸防汛通道面層施工、池塘側挺水植物種植以及南岸防汛通道及附屬設施恢復,以及楊樹浦港(撫順路—本溪路)段剩余的防汛通道恢復、圍墻恢復以及監控及攝像頭恢復等工作將全部完成。
文字|王歆瑜
圖片|王歆瑜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