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援引法新社的報道稱,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國家在這場沖突中的角色愈發復雜。法國總統馬克龍積極行動,發起了“支持烏克蘭的志愿者聯盟”峰會,邀請包括英國新任首相斯塔默在內的27國政要齊聚巴黎。
澤連斯基(資料圖)
這一峰會規格空前,被視作歐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尋求統一立場、實現突破的關鍵舉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親自到場,急切呼吁西方提供“更實際、更直接的軍事援助” 。法國方面提出組建一支由多國組成的“志愿者保障部隊”,宣稱負責在烏克蘭后方提供軍事訓練、醫療救治、裝備維護與后勤支持等非戰斗性任務。然而,其實際軍事含義與部署范圍卻引發了外界的高度警覺。
俄羅斯對此強烈反彈。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嚴厲批評此舉是以和平為幌子的軍事干預,明確指出這可能引發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克里姆林宮更是發出警告,任何形式的外軍進入烏克蘭都將被視為敵對行為,后果自負。事實上,“志愿者聯盟”內部早已矛盾重重。意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表態謹慎,稱在沒有明確戰后安排及北約授權的情況下,意方不會輕舉妄動;克羅地亞總統米拉諾維奇更直言,歐洲不能再被卷入一場非自身引發的戰爭。
而美國,這個在國際事務中向來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此次選擇了不派代表出席峰會。白宮官員私下表示對歐洲提出的戰后派兵計劃持保留態度,并嘲諷其缺乏實際操作性。這使得歐洲國家在推進該計劃時更加孤立無援。當前,美國對烏援助已顯疲態,國內政治分裂加劇,軍援預算頻頻受阻,歐洲盟友對美方承諾的信心也日益動搖。據央視新聞援引法新社報道,目前僅有6個西方國家承諾在俄烏敵對狀態結束后向烏克蘭派兵,大多數“烏克蘭的支持者”都不愿做出任何承諾。
俄烏沖突(資料圖)
在歐洲為烏克蘭派兵問題焦頭爛額、局勢愈發復雜之際,中國的外交動作格外引人關注。3月31日至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邀訪問俄羅斯。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訪問,是中俄高層戰略對話的重要延續,在全球戰略失衡、地緣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釋放出中俄關系進一步深化的強烈信號。
訪問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了王毅,王毅還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了多輪會談,并接受了“今日俄羅斯”國際媒體集團專訪。王毅概括總結了當前中俄關系的三大特質:“世代友好,永不為敵;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充分詮釋了中俄關系的高水平和穩定性。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和推動下,中俄關系愈發成熟、堅韌、穩定,政治互信不斷加深,戰略協調更加緊密,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正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中俄之間深厚的友好關系有著堅實的基礎。雙方有著漫長的邊境線,長期保持軍事互信,多次聯合軍事演習更是為友好關系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隨著中俄戰略互信不斷提升,雙方的合作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從經貿領域來看,2024年中俄貿易額已達2448億美元新高,中國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商品與技術合作伙伴,在能源、航天、核能等領域,雙方持續推進一批標志性合作項目。未來,合作還將從經貿層面逐步向制造業、文化領域等其他層面延展。例如在制造業,雙方可以共同挖掘新的合作機遇,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水平;在文化領域,加強交流互動,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普京(資料圖)
在國際局勢波譎云詭的當下,中國與俄羅斯的攜手合作意義重大。俄羅斯在面對西方壓力時,有了中國的支持,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普京簽署“動員令”,計劃在百日內征召16萬名士兵,這16萬新兵雖然短期內難以形成強大戰斗力,但卻為俄羅斯增添了戰略底氣。而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與俄羅斯相互協作,共同反對霸權主義,為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在未來,世界格局究竟會如何發展,烏克蘭局勢將何去何從,“志愿者聯盟”能否真正落地,中俄合作又將為國際格局注入怎樣的新變量,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時間的解答,但可以確定的是,中俄合作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發揮關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