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六小虎”終于將走出第一家上市公司了。
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大模型獨角獸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已于4月14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如流程順利,智譜將在今年8月至10月完成IPO輔導計劃。
對此,智譜方面對《財經天下》回應稱,以證監局公示信息為準。
今年,在DeepSeek異軍突起后,大模型創業獨角獸們融資進展相對沉寂。而智譜幾乎以一枝獨秀之勢,密集拿下了多輪融資。
特別是進入2024年后,國資更成為智譜的融資主線。去年9月,北京海淀區政府設立的市場化投資平臺中關村科學城披露了一輪對智譜的投資。
今年3月,智譜在DeepSeek“大本營”所在的杭州,獲得了杭州城投產業基金、上城資本等超10億元戰略投資。當月內,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國資戰略投資了智譜合計18億元。
據統計,2024年12月至今,智譜先后拿到了超48億元的融資。自2019年成立以來,智譜累計完成超150億元融資。
這也推動智譜在今年2月,估值超過了200億元。3月底,智譜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為IPO進一步鋪平了道路。
01、純正清華系,國資的寵兒
國內大模型公司里,清華系創業者撐起了半壁江山。著名的大模型“六小虎”里,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均出身清華。智譜也同樣脫胎于清華,并與百川智能一起將辦公室設在了北京五道口的清華科技園里。
不過相比較其他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的智譜和清華大學的關系更為緊密。它直接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KEG)的技術成果轉化而來,目前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清華計算機系教授、KEG實驗室領頭人唐杰。
放眼整個國內AI和大模型領域,唐杰曾領銜開發過當時“中國首個+全球最大”的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現在智譜公司還有不少研發人員曾參與過“悟道”項目。
此外,智譜董事長劉德兵曾任清華數據科學研究院科技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CEO張鵬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與總裁王紹蘭同為清華創新領軍博士。
豪華團隊背后,智譜也獲得了堪稱華麗的“朋友圈”融資加持。
在大模型投融資狂飆猛進的2023年,智譜截至當年10月便累計獲得超25億元融資。公開的投資方中既包括騰訊、阿里、螞蟻、美團等大廠戰投,也有紅杉、高瓴等頂級投行。
能夠不斷贏得投資機構的青睞,從而較早啟動IPO進程,主要緣于從技術路線到商業路線,智譜都做出了“聰明”的選擇。
智譜的成立時間是大模型“六小虎”中最早的。在ChatGPT掀起了大模型熱潮后,它也一度以未來的“中國版OpenAI”而聞名。
在大語言模型預訓練框架中,存在不同的技術路徑。OpenAI選擇了GPT方向,智譜則自研了GLM預訓練架構。這也意味著,它成為彼時國內唯一一家全內資、國產全自研的大模型企業。
作為相對獨立的研發體系,GLM預訓練架構不依賴任何開源模型。由于模型復雜度高、計算量大、訓練時間長,投入也更加巨大。
智譜CEO張鵬曾告訴《財經天下》:“如果我們沿著GPT腳步前進,未來可能會形成技術路徑依賴。我們認為,有自己對技術底層理論的自主掌控,是非常必要的。”
植根于基座突破,“最具OpenAI氣質”,不僅讓智譜在AI圈內影響力彰顯,也為它實現連續融資打下了基礎。而從智譜公開的技術和產品來看,它仍然在不斷對標OpenAI的技術架構與模型體系。
智譜的GLM大模型已經歷了四次重大的版本迭代。除了基座大模型,智譜還曾先后推出了代碼模型、文生圖模型、文生視頻模型、多模態理解模型、AI智能體等。
今年1月,OpenAI正式宣布進軍AI Agent(智能體)領域。3月底,智譜又公布了智能體“AutoGLM沉思”,推動Agent進入“邊想邊干”的階段。
▲智譜CEO張鵬發布智能體“AutoGLM沉思”。圖源/智譜
02、大模型“六小虎”進入洗牌期
在商業化方面,智譜也有著自己的“本土化”路徑。2023年8月底,智譜推出了to C的AI助手“智譜清言”,該App自2024年第三季度上線付費功能以來,預計年收入超過千萬元。
雖然今年3月底,張鵬曾公開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是to B的公司,我討厭貼標簽。”但整體來說,to B的政企端市場仍然是智譜重要的營收來源。
背靠“清華系”起家,又在大模型爆火之前發展了多年,智譜先期積累了一定的B端客戶資源——“全自研”帶來的安全性保障,也為智譜發展企業客戶提供了不小的支撐。
在商業化模式方面,智譜面向企業和開發者,對API調用收費。公司還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大模型服務私有化解決方案,包括云端私有化和本地私有化兩類。
據智譜披露數據,2024年公司的API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倍,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長150倍,其發布的MaaS大模型平臺上已經擁有超過70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
在行業客戶方面,智譜已經與新能源汽車、制造、消費、金融、政務、醫療、文娛等行業的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例如,它為小鵬等車企的智能座艙提供AI技術支持,并與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和金融機構合作,用于智能客服、風險評估等業務場景。
據“智能涌現”3月初報道:智譜在海外也有斬獲,在近期拿下了的海外訂單,價值可達千萬美元;它還和三星簽下了合作,今年不到一個月內,收入已經過億。
不過走上IPO之路,并不代表著智譜已經沒有壓力。科技大廠們的大模型產品仍在快速迭代,大模型價格戰也還在持續。這也意味著,智譜未來還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研發、招攬人才。
正如張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融了多少錢,拿了多少收益,其實都是AGI(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的盤纏”。
據《財經》報道,一位知情人透露:智譜2024年收入約2億元,虧損約20億元。智譜此前獲得的一部分融資中,有一些是以算力券形式支付而非現金。
尤其在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讓所有大模型創業公司感到了緊迫感:機構對基座大模型的投資熱趨于冷靜、產品研發的壓力加大,對大模型的商業模式探索也開始面臨挑戰。
大模型“六小虎”也從去年的斗志昂揚、集體攻關AGI,開始向不同的道路分流。
李開復創辦的零一萬物在3月中旬宣布,推出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為企業級DeepSeek部署定制解決方案。它也成為大模型“六小虎”中,首家從自研大模型轉向全面擁抱DeepSeek的公司。李開復同時向媒體透露,公司已經不再做超大參數規模基座模型的迭代。
百川智能在創立之初,也曾致力于打造基礎大模型,被業界視為“中國版OpenAI”的有力競爭者之一。但目前百川智能也在進行戰略收縮。
幾天前,在公司成立兩周年之際,創始人王小川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反思了公司過去存在戰線過長、不夠聚焦以及部分團隊工作目標出現搖擺和偏差等問題,強調公司要“減少多余動作、專注醫學方向”。
今年3月,據智能涌現報道:百川智能to B團隊發生了變動,裁撤了主要負責金融行業業務的B端組,以及調整PE(提示詞工程)團隊至產研組等。此前的4個月內,百川智能包括聯合創始人洪濤、焦可、陳煒鵬等高管相繼離職出走。
另一家大模型“六小虎”獨角獸MiniMax to B的開放平臺吸引了超過3萬家企業客戶,成為國內公有云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AI大模型平臺。但MiniMax也在不斷調整戰略方向,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to C服務。今年2月,MiniMax宣布將DeepSeek-R1集成到了其海外AI助手平臺MiniMax Chat中,限時免費開放。
雖然智譜在IPO之路上搶先了一步,但大模型公司們的未來征程還遙遠。隨著2025年AI應用進入到落地關鍵年,大模型公司們或許也將迎來“洗牌”期。智譜還需要頂住壓力、控制成本,加快產品研發和落地的探索。
作者 |陽一,編輯 |李不清,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