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都市圈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帶”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其范圍涵蓋寧波、舟山、臺州三市以來,已逐步形成以港口經濟為核心、交通互聯為紐帶、產業協同為動力的區域發展模式。
如何在“十四五”至2035年的規劃框架下,進一步深化與臺州、舟山的協同發展,是寧波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世界一流強港的關鍵命題。
寧波都市圈的構建離不開國家與省級政策的強力支持。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將寧波、舟山、臺州納入同一都市圈,提出打造“全球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樞紐港”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2021年發布的《寧波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細化目標,明確到2025年建成“寧波都市圈內部1小時交通圈”,并推動甬臺溫福高鐵、甬舟鐵路等跨區域項目落地,強化三地同城化通勤能力。
此外,浙江省《大都市區建設行動計劃》將臺州定位為寧波都市圈“副中心”,要求其與舟山共同發揮港口資源整合優勢,形成“北接上海、南聯溫州”的開放格局。這些政策文件為三地協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寧波統籌臺州、舟山的功能分工奠定了基礎。
交通一體化是寧波都市圈協同發展的基石。根據規劃,寧波正加速構建“五向十徑”高速公路網和“五向復合”鐵路網,重點推進杭甬高速復線、通蘇嘉甬鐵路、甬舟鐵路等工程,實現寧波至上海1小時、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通達。
其中,甬舟鐵路的開工建設將舟山與寧波的陸路通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徹底打破舟山孤島困境。面向臺州,寧波通過甬臺溫高速復線、甬臺溫福高鐵等項目,強化南北沿海通道,計劃到2027年形成“123交通圈”(市域30分鐘、都市圈1小時、長三角2小時、全國3小時),推動臺州灣與寧波港的物流聯動。
此外,滬甬跨海通道的前期謀劃,將進一步提升寧波對接上海及蘇南的樞紐功能,間接增強對臺州、舟山的輻射力。
寧波都市圈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港口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分工。
2023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5年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依托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和臺州頭門港的支線布局,三地已形成“主港+衛星港”的協同模式。
產業層面,寧波聚焦綠色石化、新能源汽車等萬億級產業集群,臺州則以汽車零部件、醫藥制造見長,兩地通過共建甬臺產業合作區,實現整車與配套產業的垂直整合。例如,臺州溫嶺的機電產業為寧波吉利汽車提供關鍵部件,2024年寧波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超40%。
舟山則依托自貿試驗區,發展油氣儲運和大宗商品交易,與寧波的臨港工業形成互補。這種“港口+腹地+產業”的聯動模式,有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提升了區域經濟韌性。
寧波都市圈的協同發展,既是國家戰略的落地實踐,也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政策統籌、交通互聯、產業互補,寧波正以“硬核力量”引領臺州、舟山共同邁向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開放型經濟高地。
未來,隨著甬舟鐵路、滬甬通道等標志性工程的建成,三地有望實現從“地理相鄰”到“發展相融”的跨越,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提供“寧波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