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美股跌得有點狠,三大指數集體撲街,納斯達克直接跌了 3.07%。 "七姐妹"全都在跌,大致跌幅都超過了 6%,連特斯拉這種龍頭都快跌了 5%。
市場為啥這么慌?主要就兩根主線。
一、美股暴跌的兩大導火索
1. 關稅博弈玩出新花樣
最近 "懂王" 的關稅策略有點松口了。之前把對等關稅加到極限,現在自己可能也覺得玩過火了,上周五先把電腦、手機、芯片這些產品的關稅豁免了,后面汽車和零部件估計也會跟進。現在負責談判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這人相對理性,屬于能坐下來談的人。
他上周放了兩個信號:
- 利好說想和咱們達成協議,畢竟硬剛對誰都沒好處;
- 利空又說要在 90 天內搞定所有談判,這基本屬于畫大餅,國際貿易哪有這么容易談攏?
一邊說要緩和,一邊又定不可能完成的 Deadline,市場就有點懵圈,不知道該信利好還是防利空。
2. 美聯儲主席潑冷水
上周五美股剛因為 "美聯儲可能救市" 的消息反彈了一下,結果昨天鮑威爾直接潑冷水,說"暫時沒計劃救市,還得再觀察觀察"。要知道,美股每次跌到底的時候,美聯儲出手基本就是見底信號,現在 "救市大哥" 說不管了,市場能不慌嗎?
然后特朗普把最近一系列問題歸結于不降息,劍指鮑威爾,還發文直接罵鮑威爾是個大傻逼,然后鮑威爾也不慣著,直接開罵。
不過換個角度想,科技股去年漲那么猛(貢獻了 60% 的漲幅),現在跌一跌未必是壞事,擠擠泡沫才能找到真正的底部。而且最近一段時間當中,大家忽略了很多 AI 方面的進展,包括隔夜的 OpenAI 發布了一個新品,谷歌發布了一個新品,AI 方面的進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等關稅過去之后,整個市場的焦點還是會回到美國的,科技和人工智能,包括芯片的一個發展上面,反而可能是一個機會。
另外中概股昨晚也跟著跌,但跌幅比美股小,只跌了2.27%,說明市場覺得中美還是有磋商空間的。不過表面和氣歸和氣,暗地里博弈沒停,大家別光看面上的消息。
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全球資金都在往避險資產跑,黃金價格漲到 3300 多,創了歷史新高。為啥?82% 的基金經理都覺得經濟要衰退,趕緊拋股票換黃金保命。目前今年黃金已經到現在漲了27%,所以什么時候局勢緩和了,就會開始調整了,你現在如果有的繼續拿著,沒有的我覺得可以繼續看著。
二、中國一季度 GDP 數據:好看但藏著隱患
咱們這邊今天公布了一季度 GDP,數據還挺有意思的,5.4% 的增速,比去年全年還高,乍一看挺漂亮,但拆開看門道不少:
1. 增長主力是 "趕工經濟"
工業增速 6.5%,尤其是制造業(7.1%)和裝備制造業(10.9%),高科技制造業呢是9.7%,都沖得很猛。為啥?說白了就是企業怕后面關稅加碼,趁著政策沒落地,加班加點趕訂單,把未來的產能提前消耗了。這種 "提前透支" 的增長能持續嗎?不好說。
從地區來看,江浙滬粵這些沿海省份貢獻最大,因為他們對美出口依賴度超高(浙江 72%、廣東 68%),但成也蕭何敗蕭何,一旦關稅真的調整,這些地方壓力也最大。
2. 數據背后的三個隱憂
- 訂單前置后遺癥:一季度把活兒都干完了,二季度關稅落地后,沿海企業可能會遭遇訂單真空期,怎么補這個缺口?現在還沒答案。
- 賺吆喝不賺錢:1 - 2 月工業增速 5.9%,但企業利潤反而降了 0.3%,典型的 "量大不賺錢",后面上市公司財報可能會承壓。
- 三駕馬車集體熄火:消費(4.6%)、投資(4.2%)、外貿(1.3%)增速全在 5% 以下,按理說 GDP 不該這么高,中間到底是啥在撐著?這里面的細節還得慢慢品。
總結一下
現在全球市場就像坐過山車:美股被關稅和美聯儲政策來回拉扯,咱們的經濟數據好看但暗藏趕工隱患。作為投資者,短期別慌美股下跌,這反而是撿便宜的機會;長期盯著 AI 和科技的真正落地進展,別被情緒帶著跑。國內呢,關注沿海企業的關稅應對措施,以及政策如何對沖二季度的壓力。
市場永遠不缺波動,缺的是冷靜拆解數據的耐心。
海外·商務·咨詢
點擊下方“關注我們”,避免失聯
點個在看和贊吧你最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