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給人們帶來拔節生長的能量。”為深化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助力學生全面成長,上周日,溫州市“家校共育·大家有約”主題活動在溫州市國科第一小學舉行。活動特邀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竇桂梅擔任主講嘉賓,與600多名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共話育人話題,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傳遞閱讀的力量。
“在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有一棵長滿書的大樹,每天有學生經過、駐足,在那棵樹下閱讀……”現場,竇桂梅以“在閱讀中長成祖國需要的模樣”為主題,向家長和教師講述成為終身閱讀者、閱讀指導者、閱讀推動者的故事。“終身閱讀就是要從小培養閱讀興趣,保持閱讀樂趣,讓閱讀成為本分與責任,化作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努力做能開出書單的人,通過經典閱讀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塑造健全人格。”結合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竇桂梅深入剖析閱讀對兒童成長的關鍵作用,提出“用閱讀的‘共可能性’變為兒童的‘可成長性’”。同時,基于小學生低、中、高三個年段的身心發展規律,設置不同的閱讀素養目標,學習如何閱讀,通過閱讀來學習,獲取文本信息,通過閱讀來實踐,發展合作意識、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用評書的方式帶領學生閱讀《水滸傳》,用思辨的方式帶領學生閱讀《孔門十弟子》,通過年度主題人物閱讀走進榜樣人物……講座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見解引發在場聽眾的強烈共鳴。以年度主題人物閱讀為例,清華附小先后圍繞李白、蘇軾、魯迅、馮驥才、朱自清等開設了年度主題閱讀課程群。其中,在“中國航天人”主題閱讀年里,學校帶領學生大量閱讀航天主題系列書籍,學習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一位家長感慨:“原來閱讀不僅是學知識,更是為孩子埋下家國擔當的種子。”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如何選擇適齡書籍?家校閱讀資源如何聯動?活動最后,竇桂梅與家長代表展開面對面交流。她認為,進入AI時代,閱讀不再是為了獲取海量知識,而是幫助學生辨別、分析、綜合加工信息,支撐精神發育、滋養心靈。“閱讀本身是認知交替更新、不斷迭代的過程,防止信息繭房,可以通過學生自薦、教師推薦、科學家推薦的多主體推薦方式持續更新閱讀書單。”她建議,家長可以參考由清華附小每年甄選的年度書單,選擇中華優秀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關的適齡書籍,以身作則營造家庭書香氛圍。同時,學會閱讀分享,通過晨誦、吟誦習字、主題閱讀等方式,形成主題閱讀課程鏈。在家校協同打造“閱讀共同體”方面,竇桂梅認為,家庭、社區和學校應攜手共同推動閱讀工程,共同打造“書香共同體”,像清華附小就開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區贈書、社區閱讀分享等活動。
其實在青少年閱讀推廣方面,我市開展中小學“愛閱讀”行動已有12年,形成了市、縣(市、區)、校三級聯動常態機制。通過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等方式,從文本閱讀延伸至項目化閱讀、“行走的閱讀”,從傳統課堂學習到場館閱讀,從校園閱讀帶動全民閱讀,“愛閱讀”成為具有溫州特色的全民閱讀標識。
“家校共育·大家有約”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講壇于今年1月啟動,現已開展三期。活動圍繞溝通、陪伴、健康、人格、閱讀、習慣、興趣、規劃、閑暇、身教等十大主題,序列化開展專場講座,通過“聽一場大咖講座、說一點學習感受、讀一本教育專著、寫一篇心得體會”等方式,讓家長沉浸式學習家校共育知識,得到廣大家長的熱烈反響。
記者:卓 揚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云畢
三審:林 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