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借錢“,估計很多人都會會心一笑。這件事太常見了,有時候是自己借別人的錢,有時候是別人借自己的錢。
如果借的錢額數比較小,像五十、一百,很多人都會口頭承諾,雙方定好歸還日期。如果借的錢額數比較大,像三萬、五萬,雙方就會選擇寫“借條”。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不管是借錢還是還錢,都有轉賬記錄。不過仍會有人選擇用“借條”。主要是覺得拿著紙質版的記錄,雙方都更加安心。
但寫借條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在借條上有三種字不能出現,出現的話,借條就變成廢紙一張,完全沒有法律效力。
“借”還是“欠”要分清
生活中,我們常會模糊借和欠的關系。
比如,小紅借給小明200塊。一個星期之后,小明沒有還給小紅錢,小紅就提醒小明說,小明你欠我的200啥時候還給我啊?
相信很多人都這樣說過。在作為對話雙方都知道什么意思的情況下,這樣說也沒關系。
但落到紙上的時候,尤其是作為證據的時候,就必須得分清“借”和“欠”。
先說借條。
用比較官方的話來說,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一般由債務人書寫并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注明金額的債務。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我借給了你錢,你也確實拿到了錢,我們兩個之間存在借錢的關系 。
我們把這種關系寫到紙上,并且明確錢數,簽字畫押,那么這張紙就是借條。
借條里最重要的是得有借款人和出借人,這樣才能弄清楚兩個人的關系。
弄清楚了借條,我們來說欠條。
欠條通常是民事主體應付但欠付他人資金或物品時,書寫的憑證性文書。
說白了,就是我欠給你東西,這東西可能是錢,也可能是其他物品。這種欠的關系寫到紙上,寫清楚欠的東西名稱,折合成錢數。簽字蓋章后的這張紙就是欠條。
比如,一個創業者租了某個樓的一層作為創業場地,他需要每年給樓主交租金,但是不幸的是他破產了,沒有錢給樓主,只能欠著樓主租金。
這時候這個創業者給樓主寫的就是欠條,欠條不一定存在錢的交易。
現在你應該分清楚“欠條”和“借條”了,那在之后借錢或借出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要是你分不清,對方又給你玩文字游戲,寫了一張欠條,很有可能你的錢就回不來了。
因為,這中間有一個訴訟期的問題。
假如你真跟對方撕破了臉,關系鬧僵走上了法庭,即使有著紙質證據,訴訟期的問題也會卡住你收回錢。
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期并不一樣,借條的訴訟期有二十年,欠條的訴訟期僅三年。
也就是說,有人借了你的錢,五年,十年都沒還,只要在二十年內,你都能拿著借條告他,讓他還錢。
但是如果是欠條,你就自認倒霉吧,超出了訴訟期,就不在法律解決范圍里了。
因此,當有人跟你借錢,還說要寫借條的時候,你一定要看他到底寫了什么。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寫清楚了才對你們雙方有好處。
多音字要不得
在生活中,我們還能遇見一種情況,就是有人還錢還一半兒,或者一點一點的還。
有的人確實是還錢困難,他到規定的時間還不回來規定的數額,他就會跟你協商。協商先還一半兒,或者先還四分之一,剩下的有錢了再還。
心軟的你,或者是沒辦法的你,只能同意。因為確實他也沒說不還,就是還的不多,你還能怎么辦?
還錢了就得改借條,畢竟先前的借條上的錢數比現在的多,不修改對方也不樂意。
但是,修改借條的時候必須注意,改過的借條上面得沒有多音字。
比如說,小甲借了小乙五萬,但是到了規定時間,他只還了四萬,還差一萬。小乙說讓他改寫一下借條,小甲就在借條上寫下了“還欠款一萬元”。
乍看這沒什么問題,因為你知道前因后果。但是換個人看這句話,他就可能會認為,小甲還給了小乙一萬元,其實還欠著小乙四萬元。
一旦小乙說小甲沒還那四萬,小甲可就真說不清了。
這就說明,“還”這個字有爭議。如果非常想要用這個字,你可以在旁邊注上拼音,也可以換一種說法。
你可以這樣寫,“今天已經還給了某某某xxx元,還剩下xxx元沒有給”。這樣就說清楚了到底還了多少錢,還有多少錢沒有給。
其實這樣,也是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樣寫的借條是完整的,比較沒有爭議。
往高了說,沒有多音字的借條保證了借條的準確性和權威性,體現了借款人和還款人對借還關系的尊重。
“借”還是“借到”要厘清
我們獲得了什么夢寐以求的東西,都會說“得到了”。這個“到”字非常明確,說明東西確確實實到自己手里了。
但如果沒有“到”字,就會顯得不一定真正屬于自己。借條也一樣,必須把“借”和“借到”明確。
之前,就有過借款官司的案例。在案例中出現的借條里寫了“今借”,沒寫“今借到”。
“今借xxx元”,說明借款的人是今天開始向出借人借錢的,可能錢已經到借款人手里了,也可能是沒到手里。這只是說了一個時間點,并不能明白講清借到手沒。
但是如果寫的是“今借到xxx元”,就說明錢在今天已經到借款人手里了。他就不能狡辯說,我借了你錢但是你沒給我。
就這一個“到”字,多了就能讓你的錢物歸原主,重回你的懷抱。也就是這一個字,少了就能讓你錢財盡失,懊惱頹廢。
說到現在,你應該明白哪三個字不能寫了吧?所以為了讓借條完全具有法律效益,能夠維護自己的安全,在書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細心,寫的讓雙方安心!
信息來源:新華網《世界法律日|借條&欠條一字之差,法律意義大不同》2022-04-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