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降,亞洲大廈里燈火通明,位于九江路和漢口路的兩個入口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來看戲的劇迷。晚上七點半,《辛吉路的畫材店》《女神在看》《#0528》《桑塔露琪亞》《怪物》等多部音樂劇同時在亞洲大廈各個空間上演,這座昔日的寫字樓,如今已成為上海音樂劇產業的重要地標,被許多人稱為“垂直的百老匯”。
2019年,上海推出《上海市演藝新空間運營標準》,提出滿足演出場次每年不低于50場等指標,即可將寫字樓、商場、園區的非標準劇場轉換為演藝新空間。由此,作為演藝新空間品牌的“星空間”在亞洲大廈里應運而生。
2020年8月,環境式駐演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在亞洲大廈首個演藝空間“星空間1號”上演,狹長的空間被改造成“小酒館”,吧臺、卡座、酒箱都是觀眾座位區,模糊了舞臺界限,三位演員共同演繹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的一出故事。2021年,作為《阿波羅尼亞》的前傳,《桑塔露琪亞》在亞洲大廈星空間上演,被劇迷們親切地稱為“小賭場”。此后,星空間品牌不斷發展,除了亞洲空間,還入駐大世界、第一百貨、世茂廣場等地,一共有將近50處“星空間”小劇場,形成了環人民廣場“戲劇街區”的雛形。
亞洲大廈位于漢口路上的入口
小劇場“黑話”
“如果沒有看過小劇場,我會推薦《阿波羅尼亞》,劇情比較易懂,很容易感受到小劇場沉浸式的氛圍,”小鞠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近距離、沉浸式、和演員的互動,這些是小劇場相對于劇院劇場所獨有的魅力。晚上六點半,她已經背著單反相機,手捧鮮花,出現在亞洲大廈的一樓,這天,她是為音樂劇《女神在看》而來,“過一會兒演員做完妝造,會從這里經過,和大家打個招呼,我們會在這里拍照。”
對小鞠來說,見到自己喜歡的卡司是追音樂劇的一大動力。像《阿波羅尼亞》《桑塔露琪亞》這樣的駐場演出長期在亞洲大廈上演,每一場的卡司都各不相同,開票前,劇迷會根據自己想看的演員以及演員組合進行選擇,開票后,一些熱門場次很快就會售罄。
在音樂劇圈,粉絲把自己喜歡的演員稱為“人質”,源于粉絲們認為音樂劇的質量配不上演員的實力,?因而演員參演音樂劇被戲稱為“被制作方綁架了”,?于是購票觀演就成為“探望人質”。?
劇迷藝博告訴我們,她幾乎會看自己“人質”的每一場演出,連觀演的座位選擇也是一大講究,例如《桑塔露琪亞》的座位“A14”就很難搶,“這是互動位,演員會在走劇情的時候到你面前和你干杯”,藝博解釋道。
《阿波羅尼亞》“小酒館”
《桑塔露琪亞》“小賭場”
小鞠是環人廣劇場的常客,有時候一個月會看上二十多場,一個周末就會連看四五場,劇圈黑話稱為“連打”,指的是一天或幾天之內連續不斷的看劇行為。藝博說,她最高的“連打記錄”是一天三場。那一天,她看了午場的《你好,我找Smith》,原本計劃晚上要看音樂劇《人間失格》,突然聽說自己的“人質”因為“炸卡”——臨時更換已定卡司——而出演當晚的《桑塔露琪亞》,立刻買票觀看,因為演出結束的時間還早,她又打車到上海大劇院去看了《人間失格》下半場。
“這是一天之內的‘連打’,有時候也會連續幾天去看劇,這樣的頻率在環人廣劇場很常見,”藝博說。她有朋友經常從外地來上海看劇,環人廣的酒店費用不菲,朋友來時便經常住在她家里。
亞洲大廈的消費聯動
《桑塔露琪亞》的演出開始前夕,藝博和朋友約在亞洲大廈邊上的分號咖啡吃飯。這里白天賣咖啡,晚上變身“分號小酒館”賣酒,也提供小食,每逢有演出的時候,總是聚集了一批劇迷。店門口擺著音樂劇演員徐步超參演《女神在看》的應援牌,走進店里,還有粉絲自制的應援杯套可以取用,抬頭看,天花板上貼了之前粉絲們留下的各種演員應援卡片。
一位店員告訴我們,附近的話劇和音樂劇很多,粉絲和周圍的咖啡店經常會有合作,有時候,還會為特定的演員和音樂劇推出特調雞尾酒特飲,飲料的名稱也是由粉絲命名。我們詢問這位店員,開店至今,是否感受到音樂劇拉動了店內消費,她坦言并沒有,“都是暫時的”,也取決于演員光顧店鋪的頻次,“如果演員經常來我們店,他的粉絲也會比較常來,如果演員和門店的黏性不夠強,或者說他的粉絲和他黏性不夠強,門店也不會有可觀的銷售額。”
分號咖啡的應援牌
在亞洲大廈周圍,能看到不少像分子咖啡這樣和粉絲合作應援的店鋪。漢口路上的Coco奶茶店擺著演員葉宇峰參演《辛吉路畫材店》一周年的紀念杯套,店員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杯套應援需要在店內購買30杯單價15元以上的飲料就可達成,擺放的時間大約有三四天。在同一條馬路上,一間包子鋪也張貼了演員海報,“50元能貼一天,”店員告訴我們。
晚場的音樂劇開始前,很多劇迷會在劇場周邊吃飯,在小紅書,能找到很多類似“環人廣看劇餐廳推薦”的帖子,演出結束后,余興未了的粉絲也會走進周圍的酒吧,分享他們的觀感,或是和朋友吐槽看過的“爛劇”。“如果懂行的話,就能看出在開演之前,劇場附近的飯館和咖啡館都聚集著來看劇的粉絲,”劇迷朱大威告訴記者。憑借那些年輕女孩背著的“痛包”和各種應援物,能在劇場周圍認出她們。小鞠說,因為看音樂劇也認識了不少粉絲朋友,“有時候我們會約飯,有時候在劇場周圍碰到,也會打個招呼聊聊天。”
去年,音樂劇演員孫禮杰在廣西北路上開了一家“Stage Door日咖夜酒”,成為了劇迷們的打卡地。店名“Stage Door”來自音樂劇圈的“SD”文化——SD本意指演職人員通道,演出結束后,觀眾會在這里等待與演員進行近距離互動,如今延伸為演出后演員與粉絲短暫的交流行為——聊聊演出、簽名、合影。
從店名開始,這家Stage Door融入了不少音樂劇元素。翻看他們的酒單,有“媽媽咪呀”“別炸卡鴨”“百老匯醉鬼”等各種和音樂劇相關的名字,店里的一面墻上掛著粉絲們留下的應援物,墻上還有一塊黑板,寫滿了粉絲們的心愿和寄語。探訪當天,孫禮杰不在店內,一位員工說,他不在店里的時候,多數時間是在演出,平時都會和大家聊天交流。他曾坦言,Stage Door目前仍是高度依賴劇迷群體的店,未來還需要創新思維和融合能力,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定位。
Stage Door日咖夜酒
店內的“應援墻”
音樂劇搭建的“平行世界”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的《2024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專業劇場音樂劇票房占比達到總體票房的79.3%,場次占比為30.1%,而演藝新空間及小劇場的音樂劇場次占比則高達69.9%;2024年1月至10月,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1.36萬場,票房13.96億元,觀眾人數582.13萬人次,其中,上海音樂劇票房占全國比重的56%。在音樂劇市場,演藝新空間和小劇場已經成為重要力量,高頻次的駐演模式為演員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演出平臺,演員由此也能積累更多舞臺經驗。
亞洲大廈是這些演藝新空間和小劇場生長的起點。在此之前,上海大劇院、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是環人廣一帶最大的演出場所。2019年,經營傳統大劇院出身的上海亞華湖劇院總經理阮豪和團隊構想出了“星空間”系列計劃:借鑒“外百老匯”模式,嘗試做小劇場音樂劇群落。在紐約,百老匯大道周邊的核心劇院區,上演的是制作宏大、久演不衰的知名音樂劇;所謂“外百老匯”,則指的是百老匯大道外圍劇院區的中型劇院群,上演的則是演出規模較小、制作成本相對較低但創新性更強、對年輕人吸引力更強的小劇場音樂劇。
隨著《阿波羅尼亞》的興起,環人廣大樓內的小劇場不斷涌現,盤活了不少閑置空間。
2021年起,由于亞洲大廈樓內空間形式相對單一、層高受限、周邊人流量較大容易對交通產生影響等原因,星空間開始拓展計劃,入駐延安東路南側的大世界——這里曾是“遠東第一游樂場”和上海最大的室內游樂場,是遠東最大的京昆越滬淮劇集合地,12面哈哈鏡曾是幾代上海人的回憶。
如今走進“大世界”,乘電梯到2、3、4樓,長長的走廊里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各個小劇場,經過物料架,上面擺著粉絲們自制的徽章、亞克力鑰匙扣、明信片等各種物料,可以隨意領取,每個劇場門口有各自的檢票員,取過票后,便進入完全不同的環境。
據悉,今天的大世界擁有22個演藝新空間,其中包括《Lizzie麗茲》《小說》等固定駐演音樂劇。2023年,星空間又相繼入駐第一百貨與世茂廣場,環人廣音樂劇氛圍日趨濃厚。事實上,這些劇目也遙遠地呼應了環人廣一帶的歷史:早在20世紀初,文明大舞臺(今人民大舞臺)、天蟾舞臺(今天蟾逸夫舞臺)、共舞臺、中國大戲院,以及上海大世界等戲院就在這個區域陸續開業。
如今的大世界
茉莉花劇場
除了星空間所在的幾處大樓,周邊的黃浦劇場、茉莉花劇場等也以各自的劇目加入到環人廣的音樂劇聚落中。在物理空間不斷拓展的同時,環人廣音樂劇也探索著更多的題材和內容。例如,由中國原創動畫《時光代理人》改編的同名音樂劇,如今已成為大世界里熱門的“跨次元”舞臺。曾在黃浦劇場上演的《蝶變》是一部來自上海的原創音樂劇,講述抗戰時期兩個女子之間的情誼和選擇,如今已經出口韓國,并在全國各地展開巡演,今年夏天,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去年,由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音樂劇《她對此感到厭煩》在黃浦劇場上演,講述進入游戲世界的女主角化身莉莉絲,在科爾里奇王國經歷的冒險和戰斗,這是中國音樂劇中少有的全女卡司陣容,讓更多的女演員和女性議題借由音樂劇而被大家看到。
“小劇場的劇目里,《蝶變》幾乎不挑卡,每個演員都很好,想要追求聲光電效果和沉浸式觀感,可以看《嗜血博士》和《阿波羅尼亞》,不過這兩部比較挑卡,”劇迷朱大威分享了她的觀劇經驗。她說,除了音樂劇本身帶來的觀感之外,看到那些年輕的粉絲們也會自然地覺得開心,看劇還是一件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度過時光的事。
事實上,一場音樂劇的價格不算便宜,票價大約在99元到499元,亞洲大廈也因此得來“韭菜大廈”的戲稱。不過,朱大威不覺得自己是“韭菜”,一來,她覺得自己的看劇頻率還不算高,二來,看劇能帶來獨一無二的快樂:“如同闖入了一個平行世界,拉開劇場的門簾,經過一段黑暗的通道,一下子仿佛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或許一百年前,這里也有過一個跟她一樣看戲著迷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