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黨總支部書記邵開澤、校長李朋帶領教師團隊赴西安、重慶兩地開展為期數日的沉浸式研學活動,以“行走的課堂”探尋教育本真,汲取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新的融合力量。
在古都西安,團隊首站走進陜西師范大學,聆聽衣新發教授《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專題講座。衣教授以“教學反思六步法”為核心,從理論到實踐層層剖析,強調“教師因反思而精彩,反思因教學而深刻”,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方法論指導。
團隊深入西安多所名校實地觀摩。在西安市東城第二學校,教師們沉浸式體驗“問題鏈導學+小組深度研學”課堂模式,感受上海課改理念在西北的落地生根;西安經開第八小學的AI智慧課堂、浐灞實驗小學的“科技+勞動”跨學科課程、西安市曲江第十四小學的傳統文化創新傳承,展現了西安教育“素養導向”的多元實踐路徑。
尤為動人的是西安市第三中學校史館的參訪——從戰時泛黃的實驗手冊到現代STEAM課程,從老校長的朱批教案到全息投影的《論語》竹簡,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光影在此交匯,詮釋了“教育是穿越時代的星火”的深刻內涵。
與此同時,重慶“教研領導力研修營”學習在蒲公英教育智庫主講老師趙桂霞的講座中拉開序幕。她提出,認識教師定位,為學生學習提供最直接服務的引導者備課組工作、引導老師們上好課的引導者;學生學習原理,基于舊知識形成新經驗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學目標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基于知識,通過特定途徑,學生可以達成的目標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學讓我們走出去,看到教育的無限可能:當AI與詩詞共舞,當項目化學習扎根課堂,當校園環境會‘說話’,教育便有了溫暖的模樣。”活動負責人表示,以雙城為鏡,照見教育之變與不變。歸程亦是新起點,學校將以“自省賦能”為舵,在課堂實踐中續寫探索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