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徐風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括芯片半導體、AI產業鏈、Agent、信息安全等科技賽道正成為全球博弈的戰略新高地。
2025年開年以來,國產大模型DeepSeek憑借強大的推理能力和較低的訓練成本一舉改寫了全球AI市場格局,科技板塊也迎來了價值重估浪潮。
在科技賽道的布局上,相關主題基金正在快速崛起。其中中歐基金素來以成長風格著稱,旗下中生代基金經理邵潔嶄露頭角,管理的中歐創新未來、中歐智能制造A等凈值表現搶眼。其他科技成長類選手翟相棟和黃興亮也值得關注。
【中歐基金邵潔:聚焦硬科技的成長中生代】
作為中歐基金科技戰隊的核心成員,邵潔從業經驗豐富,早期從國金證券電子行業研究員到安信證券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再到中歐基金投資經理,證券從業年限超過12年,投資經理年限也在5年以上。
從凈值表現來看,邵潔管理的3只基金業績明顯跑贏市場。就比如中歐智能制造A,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下同),近一年間基金收益率達72.22%,在近3年時間跨度上也達到了36.56%,而同期滬深300的收益率分別為5.8%和-9.94%,穿越了此前市場的低迷周期,也是市場中少有的“黑馬”基金。
伴隨著基金凈值的大漲,中歐智能制造A的規模也由2024年底的2.14億大幅增長至2025年1季度的11.65億,增幅超4倍。
同時,另外兩只由她管理的,中歐科創主題A和中歐創新未來表現同樣亮眼,近一年時間收益率分別為68.44%和39.63%。
在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后,得益于邵潔的成長價值操作風格,在于對硬科技行業發展周期的精準把握,善于把握產業周期的低點和拐點。
所謂硬科技,是指需要較長時間研發和技術壁壘高的行業。例如以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智能制造、生物技術等高精尖技術產業。
邵潔在親歷了完整的4G時代周期后對科技周期的認識更加深刻,并形成了對TMT領域的投資框架,即通過前瞻性把握產業周期,尋找具有創新價值的公司,追求Alpha收益。在風控上也注重倉位管理,基金整體50%左右的重倉股占比有利于管控凈值波動。
在標的選擇上,邵潔更看重公司的創新價值,并不拘泥于短期估值。“沒有創新價值的公司,可能15倍就已經非常貴了。”
仍以中歐智能制造混合A舉例,早在2022年市場大幅波動之時,邵潔認為科技行業已進入周期底部,行業估值偏低,便增加了半導體、消費電子等行業配置。
從2023年開始,邵潔認為科技行業的上行周期已經啟動,并堅持看好硬科技行業,降低了新能源行業配置,不斷調高半導體、人工智能、機械制造等占比進行前瞻性布局。隨著科技行情的不斷演繹,當前正逐步進入兌現期。
此外,邵潔突出的業績還離不開中歐基金科技團隊的投研支撐。目前中歐科技戰隊共有24名戰將,包括11位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約12年,還有13位資深行業研究員,形成了對科技產業鏈的全面覆蓋。
展望2025年,邵潔在對科技賽道中期看好的同時也多了一份謹慎,認為經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漲幅后TMT行業估值已經到達歷史中位數水平,硬科技大部分細分行業已經不是低估狀態,后續需要觀察推理落地的速度和力度。
【招商基金翟相棟:行業輪動配置,追求阿爾法收益】
與邵潔類似,招商基金翟相棟也是知名的中生代基金經理,擁有9年證券從業和近4年投資經驗,早期曾在券商和私募基金擔任TMT研究員,2020年加入招商基金,現任投資管理四部專業副總監兼基金經理。
目前翟相棟僅管理招商優勢企業A一只基金,自2022年4月出任基金經理以來收益率表現較為優異。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近1年間招商優勢企業A收益率為44.76%,近3年時間達到了77.13%。在任職期間管理規模也增長較快,從2022年第2季度的13.31億增長到了2024年底的100.17億。
在操作手法上,翟相棟主要以電子制造、互聯網、傳媒、醫藥等科技方向為主,風格更偏向行業輪動,資產配置更為靈活。
當前翟相棟已形成了“價值+景氣+成長”的投資體系,重視高賠率、高勝率的投資機會,堅持進攻和防守并重,視市場風險偏好決定資產配置標的,以獲取超額收益。
在市場風險偏好降低時,翟相棟更偏向具有安全邊際和估值優勢的價值藍籌股,提升組合的防御能力。當風險偏好上升時更注重“景氣+成長”,是獲取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舉例來說,招商優勢企業A在2023年初重點布局了芯片、計算機設備、通信產業等標的,抓住了由ChatGPT催化帶來的AI行情。從2024年一季度開始至三季度末市場再度進入低迷期,則主要配置處于周期底部的創新藥龍頭,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風險。
到2024年第四季度,翟相棟又將重倉股轉向了手機制造、云服務、互聯網和AI,再度享受了新一輪科技重估浪潮。
在擇股方面,翟相棟堅持寧缺毋濫原則,重倉股需要滿足幾個成長邏輯,包括行業是否維持高速增長,市占率能否持續提升,產品線和新業務有沒有持續突破,能否找到新增長曲線。
對于2025年,翟相棟更加看好AI產業,經歷了兩年高強度的資本開支后,產業的發展有望從模型訓練推進至應用落地階段,看好AI作為底層技術和生產力工具對各行業的賦能。
【萬家基金黃興亮:自下而上的科技型選手】
黃興亮可謂基金行業老將,早在2007年便加入交銀基金擔任研究員,此后還曾擔任光大基金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2018年加入萬家基金,投資經理年限接近11年。
目前黃興亮共管理包括萬家行業優選混合、萬家經濟新動能混合、萬家自主創新A在內的6只權益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規模合計116.99億。
在資產配置方面,黃興亮這位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對TMT領域有著較為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是科班出身,主要著眼半導體產業鏈、信創、生物醫藥等科技成長類賽道。
與邵潔、翟相棟操作風格不同的是,黃興亮不注重市場風格和市場偏好,不追逐熱門賽道,在高成長行業中堅持自下而上選股策略,將擇股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基于基本面從中長期視角審視標的成長性。
需要注意的是,黃興亮的持股行業較為集中,且有越來越集中的趨勢。就比如管理規模最大的萬家行業優選和萬家自主創新A,2024年底前十大重倉股中關于芯片設備、上游設計等標的分別達5家和7家,表明對半導體產業的未來更為看好。
從凈值表現來看,伴隨著科技賽道的崛起,黃興亮所管基金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就比如萬家行業優選,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近1年的收益率達63.59%,年初至今的回報率也在30.33%。萬家自主創新A近一年的收益率也達到了57.3%。
然而,正是因為黃興亮的中長期持股策略,還形成了長期持有淡化擇時和高倉位配置的操作模式,這導致了基金較低換手率,也使得凈值的波動較大。
拿萬家行業優選來說,近年來換手率僅在50%左右,重倉股持倉比例多在70%附近,到2024年底提升到了74.74%,顯著高于同類權益基金不足50%的水平。
就區間表現而言,據Wind數據,萬家行業優選自2023年一季度末至2024年8月底的區間跌幅達到了34.25%,明顯大于同期滬深300。
從收益情況來看,黃興亮的擇股能力毋庸置疑,在機遇來臨時也能抓住賽道的貝塔收益,但由于不注重擇時和倉位配比導致凈值波動較大,后續如果能夠完善風險控制收益表現將更為良好。
對于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科技行業具有很高的投資門檻,在賽道估值重塑的浪潮下,選擇優秀基金經理是享受科技紅利的更好選擇。
綜合來看,三位基金經理均是科技行業的優質選手,但中歐基金邵潔在產業周期把握、標的選擇和風控方面的綜合優勢更勝一籌,收益率兼顧了超額收益和穩健性。
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關鍵還是要選擇投資邏輯、風險承受能力與自身相匹配的基金經理,這樣才能更好實現預期收益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