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以“月固定日活動”為契機,創新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經過精心改造的“一園五平臺”先行園正式亮相,同步推出了系列惠民舉措,讓群眾切實體驗到一體化綜合性便民共享陣地帶來的便利。這一創新實踐不僅增強了干群凝聚力,更通過構建黨建引領的多點治理網格,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服務水平。
在陳家壩鎮,由閑置中學食堂改造后的老年助餐食堂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中午時分,“幸福里”總站(老年助餐食堂)正式開放。廚師和志愿者們將剛出鍋的燒白、涼粉、清炒時令蔬菜、雞蛋和酥肉玉米湯一一分裝好,擺放在取餐臺上,四菜一湯的搭配,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老人們陸續走進食堂,在志愿者的引導下進行就餐,大家一邊品嘗著可口的飯菜,一邊聊著家常,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的笑容。
“有了這個食堂,可以吃到這么豐盛的飯菜,特別好,比在外面劃算得多,以后我天天來吃。”陳家壩鎮龍灣村村民陳仁亮告訴記者。
“今天的飯菜真好吃,菜品很豐富,又很實惠,還四菜一湯,吃得心里暖暖的,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陳家壩鎮九龍村村民楊發述告訴記者。
這座由閑置中學食堂改造而成的老年助餐食堂,作為“一園五平臺”先行園的核心惠民項目,為當地老人提供暖心服務:北川籍60-89周歲老人可享每餐5元補貼,9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每人每天限享一次補貼)。食堂通過惠民價格、適老化餐食標準和“黨建+志愿服務”模式,為銀發群體送上“舌尖上的溫暖”。
“我們嚴格遵循少油少鹽、軟爛易嚼的適老標準,每周提前公示菜單,并根據老人反饋及時調整,確保老年人吃得飽、吃得健康、吃得舒心。除了堂食服務,我們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將溫暖延伸到老人家中。”陳家壩鎮“幸福里”總站(老年助餐食堂)負責人左冬介紹。
不僅如此,食堂外還同步開展了“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讓參與者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先行園的魅力。縣級相關部門下沉志愿服務資源,現場開展了愛心義剪、健康義診、反詐宣傳、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防汛減災宣傳、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等多個領域一系列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們熱情周到的服務,讓現場群眾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今天這個活動我感到很貼心,服務比較周到,可以看病、理發、磨刀,還可以學到反詐騙、護林防火的知識,我感到很滿意。”陳家壩鎮陳家壩社區居民馬元德說。
據悉,陳家壩鎮原中學舊址改造的“一園五平臺”先行園,占地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900平方米,是集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應急服務、助殘養老、文化共享于一體的綜合性便民共享陣地。先行園的建成,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當天,還為“夕陽紅”志愿服務隊進行了授旗,標志著這支由眾多熱心公益、心懷大愛的志愿者組成的隊伍正式宣告成立。他們將以園區志愿者服務點為陣地,常態化服務于全鎮老年人群體。
“本次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園的開園,標志著我們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事業又邁上了新臺階,此次開園體驗活動既是對發展成果的展示,更是對全鎮人民接續奮進的一次號召和動員。接下來,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做實產業、做優治理,以‘先行園’發展模式,撬動各村社、各業態產業協同發展,以‘幸福里’治理體系,為轄區群眾提供可感可及的服務,共享發展治理成果。”陳家壩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宣傳委員任艾萍說。
近年來,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將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整合先行區7個鄉鎮資源,創新“支部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辦”機制,不僅提升了基層治理服務水平,更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北川發布
記者:呂黃梅 王袁星
編輯:王姝潼
校對:曹天玥
審核:王洪 曹周林
關注我們,及時了解更多本地資訊!
請點贊點亮右下小花讓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