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畢節(jié)“一男兩女三人婚禮”事件引發(fā)全網熱度。盡管警方介入后澄清稱“前妻與現任同臺”系炒作鬧劇,但這一事件暴露的人性的惡,對女性尊嚴的踐踏,卻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一直在呼吁女性地位的男女平等,但是卻忽視了男性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中的教唆作用以及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侵蝕。
一、“離婚后還能拍婚紗照”:情感邊界的崩塌與利益糾葛
既然離婚了,就應該有基本的邊界感。不要被有些雞湯文或者都市愛情劇給洗腦了。
離婚后還能做朋友嗎?
離婚不離家
等等言論,都是一些洗腦文
來源網絡
婚姻是神圣的,也是男女之間有進一步發(fā)展的前提。同樣,婚禮的殿堂也是神圣的,既然離婚了,就不應該穿著婚紗出現在別人的婚禮上。
根據警方調查,男子與前妻已解除婚姻關系,但兩人仍保持密切互動,甚至以“家人同意”為由策劃婚禮鬧劇。心理學研究指出,離婚后若未建立清晰邊界,可能形成“假性親密關系”,尤其當涉及子女撫養(yǎng)、財產分割或共同經濟利益時。例如,貴州近年頻現“假離婚”現象,部分夫妻為獲取拆遷補償、農房確權等利益,不惜以婚姻為籌碼。
流量時代的“表演型情感”
事件中,三人高調發(fā)布婚宴請柬及婚紗視頻,這本身就是為博取關注。現在人人都想從互聯(lián)網上分一杯羹,為了流量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要臉面。互聯(lián)網是公眾平臺,不是你家被窩,互聯(lián)網上還是有認識你的人的,不要覺得網上就可以為所欲為。婚姻不應該成為你的“流量道具”,利用公眾獵奇心理牟利不可取。
二、“現任的妥協(xié)”:是思想開放,還是無奈屈從?
奇葩的是,男子的現任竟然同意男子這么做,美其名曰思想開放。
來源網絡
其實在我看來,女子同意這樣做的原因,究其根本,還是男子的教唆,
你不同意就是不愛我。
你同意這樣做們就是給我很大的面子,我的哥們兒都會羨慕我的。
現任的“默許”或許是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妥協(xié),而非真正的思想開放。
三、“兄弟羨慕我吧”:男性中心主義的畸形狂歡
男子在朋友圈高調宣稱“人生不就賭一把”,將女性物化為“戰(zhàn)利品”,折射出根深蒂固的男性虛榮心態(tài):
來源網絡
“齊人之福”的炫耀本質是封建男權思想的延續(xù)。律師指出,即便未登記結婚,公開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仍可能構成“事實重婚罪”。此前遵義“婚鬧致殘案”中,男性親友以暴力捆綁新郎取樂,同樣暴露對個體尊嚴的漠視。
年輕一代對婚姻的“娛樂化解構”與老一輩對傳統(tǒng)倫理的堅守形成對立。例如,貴州晴隆縣禁止操辦再婚、滿月酒席,試圖遏制攀比之風,卻引發(fā)“一刀切”爭議。本案中,網友爭論焦點亦集中于“個人自由”與“公序良俗”的邊界。
婚姻的本質是契約,還是鬧劇?
貴州“三人婚禮”事件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轉型期社會的深層矛盾:個體欲望與法律約束的沖突、經濟利益與情感倫理的博弈、傳統(tǒng)觀念與現代價值的撕裂。若放任婚姻淪為流量工具或利益籌碼,不僅沖擊家庭制度根基,更將加劇社會信任危機。解決問題的關鍵,或許在于完善法律細則(如明確“事實重婚”認定標準)、強化平臺監(jiān)管責任,同時推動婚戀教育,讓婚姻回歸“尊重與責任”的本質——而非一場荒誕的真人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