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拼多多創始人,1980年生,杭州人。
2002年,黃崢赴美留學認識了段永平。2006年,26歲的黃崢跟隨段永平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黃崢的成長歷程,這兩個人的理念對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股神巴菲特讓他見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段永平教會了他什么叫做本分和平常心。
和牛商業認為,黃崢在中國商業歷史上算是個“神奇”的存在。
他在二十多歲就和許多大佬成為了朋友,他卻說“我和大佬成為朋友,是因為我沒把他們當成大佬”。
對于商業,大家總認為要多去學習,反復思考。黃崢卻說,不要over think(反復思考),大部分知識是沒用的,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感受,有勇氣面對常識。
對于如何成功?黃崢認為不需要過分努力,“過度的追求完美實際上是一種苛責”,可以適當分散精力去關注更多的事情,不要為了目標犧牲,完成目標和幸福感無關?!?/strong>人在時代面前很渺小,做自己,成為這一代中靠譜的人,就能成功”。
公眾認為黃崢不愛和外界溝通,但和牛商業認為黃崢是最把自己“真實思考”公之于眾的商業牛人之一。
他會寫公眾號(雖然晦澀難懂),之前每年會接受多家媒體采訪,也出席每一次股東大會認真分享。他甚至希望像巴菲特一樣,每年和大家有一次深度的交流,但他也說過:“創業以來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不被理解?!?/strong>
用兩年半時間帶領拼多多上市,打破電商格局,在爭議中拼多多市值突破一千億美金,他個人財富值也超過3000億人民幣。
2018年他在接受采訪時就說過:“因為我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做完全不賺錢的事。未來我希望可以做不賺錢的科研”,如今,他已經宣布“退休”,辭去拼多多管理職位,進入別的領域。
2019年段永平曾評價黃崢:“黃崢是特別難得一見的一直關注事物本質的人”。
談個人成長
「大部分人都over—think,其實多數事情是顯而易見,沒什么可想的,你只需要用常識來判斷就可以了。」
《財經》:坊間傳聞你是段永平的干兒子。
黃崢:段永平是丁磊介紹認識的。我在浙大上學時,某一天一個陌生人在MSN上加我說他是丁磊,正在研究一個技術問題,當時我還以為他是騙子。2002年我去美國讀研究生認識了段永平,畢業后在谷歌工作時又離他家很近,就開始幫他做一些投資。
《財經》:段永平、丁磊、王衛、孫彤宇都是你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投資你的時候拼多多還沒有誕生,你覺得是什么打動了他們?
黃崢:可能因為我不拍馬屁,我講了一些有點意思的事。我當時跟王衛聊天,我說你們做電商肯定做不成,你見過哪家快遞公司做電商做成的?
《財經》:王衛相信嗎?
黃崢: 他不認他做不成。那怎么辦?
《財經》: 段永平在商業和人生上給了你什么啟發?
黃崢:他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他說用平常心來做事情會更好。他說其實平常人是很難有平常心的。從他個人來說,他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他也在學習,也在看你的文章。
《財經》:孫彤宇是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他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么?
黃崢:一個是價值觀,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另外他對平臺的理解確實不一樣,中國只有很少的人做過平臺,這方面是有幫助的。比如他認為平臺更應該考慮不同階段的生態演進,而品牌更多是單個細分人群標新立異的價值主張。
《財經》: 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帶你去見巴菲特。當時你26歲,那天對你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嗎?
黃崢: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是我母親都能聽懂的話。這頓飯對我最大的意義可能讓我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污染的,當你對一件事做判斷的時候,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后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用常識來判斷。常識是顯而易見、容易理解的,但我們各種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段永平還教給我一個商業的常識——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格一定會波動,但只要你的價值提升,最終價格會和價值接近。這個常識讓你安心于增加企業的內生價值,不要過度在意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
《財經》:遇到一個未知的領域,如何了解、思考、判斷?
黃崢:通常會采取比較原始的辦法——自己去體驗和感受。大部分人都over think,其實多數事情是顯而易見,沒什么可想的,你只需要用常識來判斷就可以了。
《財經》: 舉個例子,電商相關的物流、金融領域你如何學習和了解?
黃崢: 為什么要了解?大部分知識是沒有用的,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段永平教我的,要胸無大志,你做好當前就好了。
我也不會去規劃五年、十年。我會想一個很遠的目標和一個很近的落實。就像談戀愛一樣,你最終找到就是你規劃的那個人嗎?你能夠決定下一個遇到的女孩是誰嗎?
《財經》: 在你眼里,難道覺得談戀愛和給公司制定戰略是一回事?
黃崢: 本質上是一樣的,你做公司也是一段旅程。男生如果很有事業心的話,做公司跟談戀愛很像,因為你會愛上你的公司。
《財經》: 你的員工說你基本不管業務,也很少開會。
黃崢: 你要想清楚一點,你真的有這么厲害嗎?
《財經》:你認為作為CEO的本分是什么?
黃崢:我不是一個典型意義的CEO,我一負責給公司輸入價值觀和文化,以及為員工樹立人生理想。二是我管那些突然冒出來以前沒遇到過,也不知道分配給誰的問題。
《財經》:你的員工說你說過的話、做過的決定說一不二,你是不是覺得多數人都很蠢?自己的決策和判斷要明顯優于其他人。
黃崢:這和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很不一樣的。在我的腦子里,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方面都是比我強的,我只在很少的方面比很少的人強。
《財經》:哪些方面?
黃崢:隔絕外部壓力,回歸本源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時候有點逆向思考的能力。以前做二級市場發現自己好像天生不太容易在很多人恐懼的時候恐懼,而容易在大眾熱情的時候悲觀。
《財經》: 最近思考最多是什么?
黃崢:我最近在想,物質消費的性價比容易衡量,但精神消費的性價比怎么來衡量?這個我還沒搞懂。
《財經》: 分享一件成長過程中最遺憾的事情。
黃崢: 從小到大我都是學校的第一名,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我覺悟得比較晚。
《財經》:做拼多多之前你就實現了財富自由,這次創業的驅動力有什么不同嗎?
黃崢:用通俗的話來說,做這個公司更多是為了刷存在感。你做了一個東西別人覺得還有點牛逼,有點不一樣,還能尊敬你一下。
喬布斯在蘋果復出的時候曾拍過一個廣告,里面說,你可以贊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么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
《財經》:為什么這么在意存在感?
黃崢:因為你不追求錢,你也不缺錢,你還能追求什么呢?
有人追求做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但最受尊敬這件事很難衡量;有人追求做最大的公司或者最賺錢的公司,容易衡量,但追求這兩個東西特別可怕。最好的企業應該是不可比——你獨特,使得別人沒法跟你等量齊觀的比。
《財經》:除了拼多多,最想做什么、實現什么?
黃崢:希望未來能轉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員。這里面有一個很好的 model 是一百美元紙鈔上印的本杰明富蘭克林,他做到40歲以后就不參與商業了,參與科研發明了避雷針,我覺得非營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對人類的貢獻會更大。
《財經》:你一直說要成為獨特的存在,為什么在最早創業時還會去做電商代運營公司和游戲公司?
黃崢:為什么還在做賺錢的事情,是因為我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做完全不賺錢的事。未來我希望可以做不賺錢的科研,但做商業不去賺錢,我覺得是不道德的,應該按照商業的邏輯去做一個本分的商人。
《財經》: 一位熟悉你的投資人曾評價說,你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
黃崢:從運營公司來說,如果生下來是老鼠,你不應該有成為大象的野心,因為那會把老鼠弄死;如果生下來是大象,你說你野心小只想做老鼠,那大象會被養死。你很難說我有野心或者沒野心。野心是根據你能做什么會做什么(基因)決定的。
《財經》:據說拼多多估值已經超過 150 億美元,但你們從來沒有也不愿公布真實估值,為什么?
黃崢:如果別人都在說假話,你說了一句真話,其實真話和假話是一樣的。我剛創業的時候去融資,公司狀況很好,但我講的真話投資人都覺得是假話。不管你報什么數字,他會按照行業標準給你打八折,甚至打五折。后來拼多多有了一點名氣我去融資,搞笑的是,你講假話,對方也覺得是真的。
就像小時候我爸買了一塊真的表,別人都說是假表,后來我有錢了,我爸戴塊假表,他們都說是真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點評:
有一個原則叫做 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本來是應用在產品設計中,意即盡量保持克制,讓產品顯得簡單和易用。
這條原則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可以應用。黃崢所感悟到的,和 KISS 原則有相通之處。
《老子》中有說,“少則得,多則惑。”太多的思緒,反而會遮蔽自己的智慧。要重視常識的力量。
可能胸無大志,才能成大事。
杰克?韋爾奇說:“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歡迎點擊鏈接,了解2025年我們將走進哪些知名企業參訪交流學習。
企業參觀考察游學預約咨詢電話:18511456825(同微信)馬博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