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以一己之力將國際局勢攪得亂七八糟,當下俄烏沖突并未結束,中東戰爭在美方參與下,還頗有壯大趨勢,一場關稅戰更是弄得各國坐立難安。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根廷總統米萊,日前就當下的國際格局作了一番總結。米萊表示,我們都能看到,在關稅戰爆發后,世界開始重塑,二戰后建立的世界秩序已經死亡,未來世界將出現中美俄“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美國領導美洲,俄羅斯領導歐亞,中國領導亞洲部分。
至于歐洲,其早就沒有成長了,未來將面臨一場艱苦的戰斗,也必須克服文化覺醒。
(阿根廷總統米萊)
結合當前局勢來看,米萊的這番話,既存在合理性,也存在不合理性。
合理的地方在于,這番預言確實是有著地緣政治與實力基礎的邏輯支撐。
就拿美國來說,美國在美洲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影響力確實是根深蒂固的,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雖然當下引發了盟友的不滿,但其對拉美“后院”的控制仍難以撼動,區域一體化,如美墨加協定中美國的主導地位,短期內難以替代。米萊政府更是頻繁訪美,平均每48天一次,尋求和美國經貿合作,甚至以接受美國榮譽獎項等方式強化關系,都反映出了美國對拉美的持續影響。
俄羅斯這邊,俄烏沖突后,俄羅斯通過能源、軍事存在及區域聯盟如集安組織,維持著對歐亞部分地區的控制,但其影響力更多集中于蘇聯國家,而非整個歐亞大陸。
在特朗普上臺后,大力推動結束俄烏沖突,并致力于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若是俄羅斯能在談判中占據優勢,俄羅斯的地位和勢力范圍有望再次擴大,所以說俄羅斯領導歐洲,也算合理。
至于中方這邊,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RCEP經貿合作、區域安全機制如上合組織等,已成為亞洲經濟整合的核心力量了。亞洲近半貿易都依賴中國市場,其基建投資與技術輸出更是正在重塑區域價值鏈。
而所謂舊秩序崩塌,也是因為二戰后,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體系面臨多重挑戰:單邊主義抬頭、多邊機制失效、非西方力量崛起等。這種狀況,讓米萊敏銳捕捉到“權力分散化”的趨勢,認為區域霸權可能取代全球霸權。
此外,國際體系也呈現出了“中美競爭、俄美緩和、中俄協作”的三角格局,米萊將其簡化為“三大區域領導”,符合冷戰后“勢力范圍”思維的慣性延續。
(普京和特朗普)
但同時,這一預言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一就是米萊忽視了多極化和非西方力量的崛起。
最典型的就是拉美國家。盡管美國在美洲具有傳統優勢,但近年來拉美國家,如巴西、墨西哥等都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甚至在金磚機制中尋求自主發展。米萊政府雖親美,卻因國內經濟壓力,也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對華合作,這些跡象都表明,拉美并非完全服從美國領導。
俄羅斯這邊,其對歐亞的影響力,也受限于西方制裁和歐盟的獨立性。歐盟作為經濟和政治實體,與北約共同構成對俄制衡,使得歐亞大陸難以被單一國家主導。
其二,則是中美俄經濟也各自存在局限性。其中美國難以單獨支撐全球領導地位,其債務危機和國內政治分裂削弱了對外投射能力;俄羅斯經濟規模僅與意大利相當,依賴能源出口,難以支撐“歐亞領導”的野心;中國這邊,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也面臨人口結構,地緣政治競爭等挑戰。
最后,則是中小國家的戰略選擇。
以阿根廷為例,在米萊執政后其就不斷在中美間搖擺,這也顯示出中小國家其實會根據實際利益調整政策,而非被動接受大國安排。所以米萊的這番預言,低估了中小國家通過多邊機制爭取話語權的能力。
總之,米萊的預言有點“看菜下碟”——確實瞅準了中美俄當下的實力,但腦補中把國際局勢想得太簡單了,硬把復雜的地緣政治掰成“三國分治”的劇本,直接把歐盟、印度、東盟的戲份砍光了。但現在全球化都卷成一團亂麻,各國利益跟毛線球似的纏在一起,誰能劃出一條干干凈凈的“勢力范圍分界線”呢?
(巴西總統盧拉訪華)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國際秩序更像一張“多中心大網”,各個區域強國、新興力量都在網上掛著,誰也沒法獨霸一片區域當“話事人”。
米萊這預言,更像是剛上臺看大國打架覺得熱鬧,隨手畫了張“勢力地圖”,熱鬧是熱鬧,就是沒摸到國際格局深層演變的脈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