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網軍事報道,四年時間過去了,立陶宛才發現被美、臺忽悠了,之前說好的合作,至今都沒有兌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緊抱美國大腿,想要在美國手中分一杯羹的國家開始后悔了。在前兩天,立陶宛的議長對于“對臺合作”表示質疑,并且透露此前立陶宛總統就對此事不是那么的滿意。眼見著自家經濟陷入泥沼之中,立陶宛現在是追悔莫及。此前,在美國和臺當局的畫餅下,原本以為自己未來將如日中天,沒想到卻是越混越慘。
吉塔納斯·瑙塞達(資料圖)
立陶宛議會議長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近日在接受當地電臺采訪時說:“當初的宣傳很大,預期也很高。現在我們本應該在立陶宛有五家芯片工廠,在經濟合作上實現巨大突破……但我們什么都沒看到。”他強調,對臺的“過度樂觀”是一種“冒險行為”。“中央社”報道指出,工研院與立陶宛企業于2023年簽署半導體合作協議,但由于多種原因,建設計劃將延期,目前相關園區預期最晚于2032年竣工。
立陶宛雖然沒什么存在感,但在對外政策上還算正常。然而,從2019年開始,立陶宛就有點不對勁兒了。新上來的一批政客不但年輕,而且還特別崇尚民粹主義。立陶宛發誓要和美國站在一個戰壕里,硬懟中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要硬惡心中國。“運籌帷幄”之后,立陶宛于2021年7月20日宣布允許當局以其的名義在立陶宛建立“代表處”。此舉可就完全違背了中立兩國建交的基本原則,并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方迅速作出反制,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同時采取一系列經濟反制措施。立陶宛的進出口貿易遭受重創,眾多立陶宛企業在中國市場碰壁,失去了龐大且極具潛力的中國消費群體,經濟損失慘重。令人意外的是,歐盟竟在2022年初選擇為立陶宛“站臺”,以所謂中國對立陶宛實施“經濟脅迫”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迎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期望在跨大西洋關系中獲取更多政治與經濟利益。
立陶宛(資料圖)
從立陶宛站在中國對立面后,經濟上的窟窿越捅越大,到2024年,國家債務躥到了470億美元,占GDP的80%,德國的大陸集團、瑞典的薩博等這些大廠,也懂得哪里最吃香,立馬跟立陶宛斷了聯系,生怕自己也被拖下水,立陶宛的木材以前有20%是賣到中國的,這塊市場一丟,產業鏈直接崩了。立陶宛這邊還沉浸在芯片工廠的美夢里,現實卻開始露出了猙獰的一面,2023年,他們簽了個半導體合作協議,滿心以為能靠這個翻身。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立陶宛也淪為了 “孤家寡人”。美國雖對其行徑表面上欣賞,可除了 “賞賜” 一筆 6 億美元的出口貸款外,再無實質支持。而臺當局,除了用金錢賄賂立陶宛政客,對立陶宛的國家發展毫無助力。此前承諾幫助立陶宛發展半導體產業,到現在僅投資了1000 萬歐元,簡直是杯水車薪 。隨著時間推移,立陶宛內部也開始反思。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在選舉中表示,有必要改變“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以穩定對華關系。
美國白宮(資料圖)
這事兒回頭看,有幾點挺值得琢磨。第一,小國在大國中間玩火,得掂量自己幾斤幾兩。立陶宛想借著美國混個好位置,結果把自己搭進去了。第二,經濟全球化這張網,誰都跑不掉。立陶宛覺得中國市場不重要,可供應鏈一斷,才知道有多疼。立陶宛這四年就是個教訓。一個小國,硬要在大國博弈里蹦跶,圖啥呢?2021年的決定聽著挺豪氣,可2025年的后悔,才是真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