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攜版立權 文脈永續”——寶山區“4?26”版權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在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舉辦,開啟一系列亮點紛呈的活動,為提升全社會版權意識、推動版權保護工作注入新動力。
啟動儀式上,寶山首家非遺版權工作點在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揭牌成立,標志著寶山區版權保護工作進一步向基層延伸。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的非遺版權作品、文創作品,將在這里被更好地保護、開發、推廣、展示和應用。寶山區文化市場管理所(寶山區版權工作站)為此量身制作新一期版權保護云課堂《非遺作品應如何保護知識產權》,為非遺著作權人提供了更精準的版權保護方案與路徑。儀式上發布了“益”起非遺傳統文化公益助殘合作計劃。寶山區文旅局將與寶山區殘聯深化合作,將新設立的非遺版權工作點與街鎮陽光家園以互嵌合作模式,努力創建非遺版權公益品牌。寶山區著作權(版權)法律援助中心進一步為非遺版權工作點提供法律支撐,為非遺版權保護構建起扎實有效的法律防線。
在“我與法官面對面”系列——文創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活動中,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文創企業管理者、非遺著作權人、產品設計師們分享了各自的創作經驗與心得。“精巧”的設計思路理念與“粗暴”的版權保護手段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大家感受到文創產品版權保護的難點與痛點。來自寶山法院的法官們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文創產品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方面的要點和方法,為大家提供了實用的法律指導。
國家級非遺上海絨繡主理人、上海絨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告訴記者,“之前我們在版權保護這方面的意識確實比較薄弱。但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刻認識到,一方面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及時獲取最新的政策信息。這樣一來,我們后續推進文創工作時,就能確保整個過程既合法合規,又能得到更好地保護。這樣的活動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幫助。”
俞氏百寶鑲嵌制作技藝、上海漆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表示,“版權工作點的成立讓我們覺得版權保護離我們更近了。以前我們開發出新作品時,常常不知道去哪里尋求保護,現在有了這個平臺就在身邊,以后我們設計出新作品,第一時間就能得到保護,對我們來說非常方便,意義重大!”
現場還開展了非遺版權作品體驗互動活動。《櫻舞民博》漆器鑲嵌、《流云》香道耳環作為在寶山區文化市場管理所(寶山區版權工作站)登記的優秀版權作品,在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進行展示與制作體驗,受到市民的歡迎。版權登記作品《櫻舞民博》是俞氏百寶鑲嵌制作技藝傳承人俞平最新設計的作品,結合櫻花與建筑,展示了漆器、鑲嵌的作品與技藝,市民們親自動手制作,體驗民間技藝之美。在文創產品香道耳環制作體驗中,參與者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將傳統香料與現代飾品相融合。沉浸式的體驗讓大家對版權作品的“獨創性”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近年來,寶山區文旅局一直致力于推進區內文創產業、文創園區和文創企業的發展。寶山區傳統民間技藝越來越多地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形成了產業鏈。在此過程中,著作權人也會遇到很多的痛點和難點。對此,寶山區文旅局給予了更專業、更細致的服務。寶山區文旅局產業市場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首先,他們需要版權的確立,我們有專門的版權服務專窗,想盡辦法幫著作權人打通‘登記’環節。在版權確立后,版權人非常擔心被侵權,我們就聯合法院、律所形成法律資源保障,發揮‘版權有法寶’的品牌優勢,用云課堂,網絡直播等方式,讓著作權人提升法律意識。另一方面,用巡回審判、村規民約的方式,讓著作權人零距離對接法律資源,免去后顧之憂。今年,寶山區文旅局還結合寶山的產業特點推出了“寶山有禮”活動。我們也正在征集相關的作品。相信我們的版權服務,能吸引更多的版權企業和著作權人,把更好的文創產品、凸顯寶山文脈的作品呈現在大眾眼前。”
此次寶山區“4?26”版權宣傳周活動將持續加大民間文藝與版權的融合創新,繼續發揮“版權有法寶”的品牌力量,不斷完善寶山區版權工作服務體系,為打造更加完善的版權保護環境貢獻力量。
寶山站×合生匯,北上海“站城融合”新標桿
4月19日晚起,G1503上海繞城高速外圈轉S7滬崇高速匝道將進行翻交施工
木香花開|風相伴,韻作歌,浪漫四溢
記者:李桃 朱軍
編輯:潘喬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