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內蒙一牧民攜金色鐵牌求鑒,經權威機構鑒定為古代金牌,需上繳。牧民稱擇日上繳,然而次日專家上門取物時,竟見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鐲,份量驚人,專家血壓驟升。
“你們這是暴斂天物啊,這是古董你們懂不懂,要是交給我研究研究,這能發掘出多么重大的文化價值,破天的富貴到你們這里斷了?”
專家看到這樣的場面,感覺天都要塌了,這對夫妻怎么這么不懂保護文物,這是遼代的金牌,遼代的文物向來稀少,能找到一個已經算幸運了,上交對他們有好處,至少一封感謝信是少不了他們的,這實在是太短視了。
難道這夫妻的行為真錯了嗎,這對夫妻明明從專家那里了解金牌的貴重,為什么還要將文物打成金鐲子,這么一打,文物的底蘊瞬間變成金子看得見的價格?
“專家,你說這金牌遼代產物,它很貴嗎,它能夠賣多少錢,你怎么看出來它這么貴的?”
牧民三連問,卻遭到了專家的一陣鄙夷,庸俗,文物的價值怎么能夠用錢來衡量,這金牌蘊含了多么重要的歷史價值,這對夫妻卻只看到了錢,論精神境界,他們還不行。
專家從遼代的歷史在談到遼代的文化,再談到文物的缺失,最后在談到這金牌對歷史考察的價值,但牧民卻聽的迷糊,他只關心,專家要出多少錢來收購這東西,專家講太多,他也聽不懂,也沒興趣聽懂,他是俗人。
眼看著專家說嗨了也沒說到底怎樣處理金牌, 牧民就急匆匆就溜走了,這專家不地道,牧民也沒往心里去,不管他是金牌還是銀牌還是什么牌,不如落手為安,他妻子過了這么多年的苦日子,他還沒給妻子送過禮物,一合計就給打成了金鐲子。
雖然金鐲子很沉,但在手上沉甸甸的,但兩人卻很幸福,沉點好,沉點好,沉點才能壓住福氣,才能壓住財氣。
那這金鐲子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這牧民是怎么拿到這金牌,又是為什么讓專家查驗呢?
牧民是草原的漢子,除了跟著牛羊群遷徙,就是帶著小板凳釣魚,他不享受釣到魚的快樂,只是享受釣魚過程中的心靈平靜,往往這個時候,人的感覺最為敏銳,再收線的過程中,高先生一個眨眼就看到水里面躺著一個金閃閃的東西,草原寶藏的傳說有不少,高先生看到這東西順手就撈了起來,就當是自己這次釣魚的漁獲。
無論是光澤還是質量讓高先生很是懷疑,這東西不像是鐵塊,趕著羊群就回了家,想找專家問問什么價值,就出了這檔子事。
對高先生來說,不管是什么文物還是貴重物,都不如壓在手上的財富,專家說的很精彩,但高先生并不需要,他承認自己見識短淺,也許這金牌對專家真的很重要,但對高先生來說“金”更重要。
就出了這樣的事情,高先生不在乎專家的遺憾,至少他自己沒有給妻子留下更多遺憾,畢竟專家常有,但他跟妻子的愛和“金”并不常有,將心比心他相信專家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理解他的。
為了一己私心,把原本的文物破壞,牧民的做法是對的嗎,還是說專家更正確?
信息來源:信息來源;內蒙古男子河邊撿到遼國金牌,專家勸其上交,男子直接熔成金鐲子 -鳳凰新聞2020-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