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通遼5月3日電 題:科爾沁草原上的“領頭雁” 用愛心鋪就家鄉致富路
中新網記者 劉文華
在廣袤的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深處,扎魯特旗阿日昆都楞鎮查干朝魯圖嘎查,牧民包敖恩達古拉的名字不僅代表著勤勞致富的榜樣,更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這位樸實的蒙古族婦女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映照出新牧民的風采和擔當。
包敖恩達古拉忙碌地接春羔。(資料圖) 青格樂 攝
從傳統牧民到致富能手
走進包敖恩達古拉的家庭牧場,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圈舍、自動化的飲水設備、科學配比的飼料……
多年來,包敖恩達古拉通過引進良種、科學繁育,將家里的本地黃牛全改良為膘肥體壯、產肉性能更優的西門塔爾牛。
“以前咱們這兒都是本地牛,長得慢,賣不上好價錢,”包敖恩達古拉說道,“現在不一樣了,你看這些紅白花的西門塔爾牛,都是改良過的品種。加上科學管理,飼草料營養搭配好,牛羊不容易生病,長得快,經濟效益自然就上來了。”
科學養殖的執著與探索,讓包敖恩達古拉的家庭牧場日益興旺。如今,她家養殖的158頭優質肉牛和300多只羊,每年為這個家庭帶來超過30萬元的收入。她用實踐證明,草原牧民不僅能靠天吃飯,更能依靠科技和智慧,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包敖恩達古拉(左1)與牧民交流奶產業發展思路。(資料圖) 青格樂 攝
心系鄉鄰 扶危濟困
富裕起來的包敖恩達古拉,從未忘記養育她的這片草原和朝夕相處的鄉親們。她常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包敖恩達古拉大姐是我們牧民的貼心人。”同嘎查的牧民白寶德提起她,語氣中充滿了敬佩與感激,“她對鄉鄰特別好,一到逢年過節,準會給嘎查里的五保戶、困難戶以及老年人家里送米、送面、送油,有時候還直接給錢。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在眾多受助者中,61歲的丹巴老人的經歷尤為牽動人心。12年前,丹巴的妻子罹患腦溢血,醫療費用耗盡了家里的所有積蓄,生活陷入困頓。當時他們的女兒才剛上小學,面臨著失學的風險。得知情況后,包敖恩達古拉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主動承擔起資助丹巴女兒上學的重任。這一幫,就是十多年,直到孩子順利完成學業。
“幫助有困難的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嘛。”包敖恩達古拉談及自己的行為時,語氣平和而堅定。從2020年至今,她幫助嘎查里的老年人和困難戶幾百人,多次資助困難學生與有大病患者的家庭。
她的愛心并未局限于本嘎查。巴雅爾圖胡碩養老院是扎魯特旗唯一一所基層養老院,居住著65位老人,包敖恩達古拉是這里的常客。她時常帶著生活物資看望老人們,陪他們聊家常,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起居,用耐心和陪伴驅散老人們的孤獨。
圖為包敖恩達古拉參加表彰大會后留影。 受訪者供圖
從個人奮斗到共富愿景
“現在牛價行情不太好,飼草料價格又高,光靠養牛風險還是比較大。”包敖恩達古拉有著更長遠的思考,“我們得想辦法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她經常與農牧民們一起探討交流,把自己考察學習到的奶制品加工前景和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做奶酪、奶皮子、酸奶,我們有蒙古族的傳統手藝,再結合現代技術,肯定能做出好東西、賣出好價錢。”她的眼中滿是期待。
包敖恩達古拉表示,如今獲得的這份榮譽是她奮斗的新起點,她將以此為動力,繼續扎根草原,不僅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更要發揮好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將愛心公益事業做得更實更細,努力探索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的新路徑。“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和大家一起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