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一個能把人冷到懷疑人生的地方,這里非常“白”,也十分神秘,充滿了太多的未知。人類想要探索南極,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么多年以來,對南極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冰。當然,冰指的是物理層面的,但你知道冰層有多厚嗎?
平均厚度超過2000米,如果一個人身高2米,那得1000個疊起來,才能勉強達到平均的高度。而有些厚的冰層,超過了4000米,并且朝著5000米邁進。這就讓人好奇了,這么厚的冰蓋子下面,到底隱藏著什么?又是否存在其他的生命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聊一聊,南極冰底下的世界。
對南極的探索
為什么人類,一直執著探索南極?這里凍得要死,哪怕是夏天的氣候,都不是普通人能夠忍受的,至于居住的環境,更是等于沒有。雖然地理面積很大,可無法讓人類居住的地方,永遠都是荒地,常見的生物,也只剩下企鵝,屬實是典型的無人地帶了。
但是,自從1531年,南極被標注在地圖上開始,人類就對這一片神秘的區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這里的氣候惡劣是真的,可資源的豐富,也不是假的。地球基本就是一顆水球,海洋占面積很大,淡水資源就比較少,已知的西伯利亞,倒是有最大的淡水湖,不過要是和南極比起來,屬實是不夠看的了。
南極雖然是被冰雪覆蓋的,但這里的環境一直很好,而冰融化了之后,便是水,而且是淡水。就光從這一方面來看,都是必須要去探索和開發的。全球70%的淡水資源封在冰層中,如果能夠全部合理利用,那么整個地球的未來,都能受益。
所以,僅是水資源,就足以讓許多科學家為之側目。水是生命之源,人類過度開采資源,遲早有一天會把地球給掏空了,必須要提前做好儲備,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而將南極的冰層給挖穿,不太現實,在勘測的過程中,科學家有了重大的發現。
東南極洲,有一處超大冰下湖,1.4萬平方千米,由于是極寒下面的湖泊,水質吊打市面上所有的高端品牌飲用水,而這個冰下湖,科學界對它的存在時間,充滿不小的爭議。有人說,這個湖存在了25萬年,也有人說存在了15萬年,想要將該湖的水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必須把冰蓋都給挖穿了。
只不過,談何容易?該湖的冰蓋有多么厚暫且不提,就是溫度,都能把許多機器整沉默了,最冷的時候零下89度。以現在的技術來看,沒有機器能在這么冷的情況下發動,就算真的能做到發動,續航又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可是,為什么這么厚的冰層下面,還會有這么豐富的冰下湖呢?按理說這么冷的地方,應該全部凍上了才對。其實,原因不難理解,天寒地凍不假,可并不能做到完全覆蓋,因為地熱。而且,早些年,有的動畫片還刻畫過相關的景象,冰層里藏著火山。
盡管該湖的下面,沒有發現火山,但冰川和底下的巖石會產生碰撞,這倆體積還特別大,所以摩擦起熱的效果更好。哪怕做不到高溫,也足以讓地下水保持不會結冰的溫度。再加上被冰封蓋在下面,沒有空氣流通,所以熱量肯定也不會散去。這就跟你用電熱毯的原理差不多,被子包裹的部分,永遠是最暖和的。
當然了,冰下湖并不是南極冰蓋中,隱藏的唯一景象。
極寒中的生命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冰蓋下面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自然創造了生命,而生命在水中起源。從微生物完成不斷的進化,逐漸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雖然,冰天雪地的環境,下意識讓人們覺得,只有個別生物可以適應,但人類對自然的了解,還是太少了。
在南極冰層地下,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
科學家發現了浮游生物,可它們是怎么做到在淡水中活著的呢?沒有了海水,它們如何繁殖下去?所以,這一發現,讓科學家非常感興趣,說不定冰層地下灌入了海水。而能夠灌入海水的前提條件,是南極的冰融化過,或者說在結冰之前,曾被海洋“叨擾”過。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張地圖了,作者是皮瑞·雷斯。他的那張圖,一度被傳的沸沸揚揚,讓很多人都懷疑,是不是外星人幫他畫的,否則怎么可能在南極被標注之前,就有人把詳細的地圖給畫出來了呢?雖然雷斯承認圖是照著一萬年前的原稿畫的,他并非原作者,那原作者又是誰?為什么能夠記錄下南極的面貌?
假設,這張圖的確是真的,那么對南極的定義,就要發生改變了。前面提到微生物的存在,說明南極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被冰雪覆蓋,而這個周期有多長,并沒有人見過。但雷斯的地圖,標注的完全一致,這是不是說明,在沒有被冰雪覆蓋的周期里,南極曾經有人類生活過?
盡管,以當時人類的條件,不一定能夠遠赴南極,但如果地球上經歷了什么重大事件,還真不好說。而且,人類對古文明的探索,依然在剛起步的階段。如今又發現了南極的確存在生命,那一切皆有可能是真的。甚至,在冰層下,也許還存在更加不為人知的“世界”。
畢竟,除了微生物之外,還存在植物,能在這片白茫茫的土地上,見到一抹綠色,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冰蓋下生機盎然的景象,只能讓人由衷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至于把南極冰塊全部挖空后的設想,科學家還真模擬過,然后他們發現了更為奇妙的景象。除了冰下湖、浮游生物、和水下植物,還有峽谷和盆地,甚至是平原。這就意味著,南極在遙遠的過去,很可能也是人類棲息的場所之一。而且,科學家還有許多新的發現,比如植物的化石,說明此處曾經也是綠意盎然的。
當然,這并不是絕對肯定的,因為地球鬧過很多次脾氣,如果當初是一個整體的超級大陸,再分裂為若干個版塊,那過去的南極,很有可能并不在這一天寒地凍的位置。因為,緯度區域有變換的規律,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氣候受到影響。
那么,照此發展下去,在未來的某一天,南極有沒有可能重新回到溫暖的區域呢?或者說,全球變暖,是否已成定局?
冰川融化的警鐘
冰蓋下的生命和景象,令人感嘆,可如果真的徹底融化了,這些淡水,將會化為洪災,逐漸毀滅人類。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2023年的夏天,到底有多熱。但熱的不僅是氣溫,還有土壤,種種現象都在說明,變暖的速度正在加劇。而冬季的嚴寒,更是讓人叫苦不迭,許多地區水管都給凍上了,冬天上廁所都變得困難。
比起1980年到1999年測試的土壤變暖速率,2000年到2023年的增長率,是前者的兩倍。如果照著這種速度增長下去,那么本世紀,地球上的冰川將可能徹底融化,尤其是南極,直接占據了大頭。全球70%的淡水量決堤,面積比西方好幾個國家加起來還要大。
氣候變化最明顯的幾年,還是從2015年到2024年算起,這幾年來的溫度,越來越離譜,到后來更是在夏天頻發水患。而水患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不僅沖垮了房屋,還沖沒了莊稼,讓許多人吃不飽。如果這一上升的勢頭不能被控制,哪怕每年只升0.1度,都會導致世界上50萬人受到自然災害威脅。
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只是溫度上升,最可怕的當屬蝴蝶效應,有的地方降水量激增,有的地方卻干旱千里,顆粒無收。夏天熱的瘋狂,持續時間長,冬天更加漫長,一年只剩下兩個季節,秋季和冬季蕩然無存。
而且,極端氣候,還會導致傳染病的蔓延,當生態被破壞到一定程度時,人類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人們唯有正面應對這一難題,南極的緯度區域變換,會在什么時候再次發生,現在屬于未知數。但是,解決眼下的問題卻是必要的,冰川加速融化,已經為全人類敲響了警鐘,人們應該保護環境,守護每一片冰,就是守護未來。
想要讓全人類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光認識到錯誤是不行的,必須想辦法改正。上古時代的冰封世紀,的確是不可逆的自然現象,而后果是非常殘酷的,大量史前生物走向滅亡。但如今的全球變暖,一部分誘因來自人類,就必須想辦法補救,避免滅亡的歷史重演。
畢竟,人類對于自然而言,不是必要的,新的生命會再次降臨,自然也有修復自身的功能。但人類的生命,失去了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敬畏自然,愛護環境,盡管變暖的趨勢已成定局,但只要不放棄,必定有改寫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