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男讀者在后臺留言。
他跟女朋友因為“朋友關系邊界感”的問題大吵起來。
女朋友跟多年未見的同學約飯,女友帶著他;
對方是個男同學,也帶著他女朋友。
雙方4個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但期間女友數次主動給男同學夾菜。
這個細節讓他很不舒服,飯桌上沒有發作,回去后他跟女友表達自己的感受,卻遭到女友的反駁。
“我們認識十多年的同學,認識他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你在哪里呢;夾菜就是出于朋友關系的禮貌行為,你別那么小心眼行嗎?”
他覺得:大家都有男女朋友,何況對方的女朋友也在場,這種行為很不妥。
既傷害了自己的男友,也打臉對方的女友,讓人不適。
看到這個讀者的故事,不得不跟大家聊聊:
什么是男女關系的邊界感?
男女之間經常做哪些事,最容易產生感情?
-01
高頻率聊天
而且,聊天的時間往往選在晚上,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
從一開始的“隨便聊聊”,到習慣后的刻意尋找話題,再到彼此熟悉,互有好感時強烈的分享欲。
為什么不建議你跟某個異性保持高頻率聊天?
你會發現,當你跟對方聊3天,就逐漸喜歡上這種“有人傾聽,有人陪你聊天”的感覺;
當你和對方聊一周,你發現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和生活方式;
聊半個月,你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上對方了。
遇到任何事情,你都下意識和對方分享,而不是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
如果兩個人是單身,保持一段時間高頻聊天,就會迅速產生好感,進入戀愛關系;
如果兩個人都有伴侶,保持這樣的聊天頻率,就會出現問題。
當你把所有的情緒都袒露給另一個人,而不是你的伴侶,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02
跟對方有更多“單獨相處”的機會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男女共處一個“封閉的空間”,再加上“情緒的波動”,這就是最佳的曖昧氛圍;當曖昧氛圍產生了,接下來就是好感。
類似“吊橋效應”。
你會將自己情緒上的波動,誤以為是喜歡上了眼前的人導致。
還記得《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面見趙敏時,與趙敏被困地牢的場景嗎?
趙敏本想把張無忌困在里面,奈何張無忌時刻防備著,落下去的一瞬間,把趙敏也抓了下去。
就這一次的單獨相處,趙敏就對張無忌動了感情。
注意張無忌做了什么?
脫下她的鞋子,撓癢癢。
誰能讓你情緒劇烈波動,并且你不反感,你就會喜歡上誰;
你能讓誰情緒波動,記憶深刻,誰就會喜歡上你。
為什么很多人開玩笑說:
“無論戀愛還是結婚,都不要輕易去參加同學聚會,因為每次都會拆散幾對。”
單獨相處,你來我往的試探,情緒的波動,這些都增加了曖昧感。
-03
不抗拒彼此的“肢體接觸”
雖然是同事關系,但平時卻愛開玩笑,愛勾肩搭背,愛跟對方說悄悄話;
吃飯時給對方夾菜,走路時靠在一起。
這些細節,很難不讓兩個人產生一些曖昧的感覺;
一個不說,另一個也裝作沒什么;
最后就變成了,兩個人都享受這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聊著聊著,關系就加深了;
肢體接觸多了,理智就被荷爾蒙壓過了。
然后呢,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異性之間,從來都沒有純友誼;
正常的男女朋友關系,哪怕認識多年,也會回避肢體接觸。
當兩個人都不抗拒肢體接觸,誰也不躲閃,不避嫌,就意味著“揣著明白裝糊涂”。
-04
逐漸將彼此視為“情感寄托”
聊天寄托:
任何事情,都要跟對方分享,哪怕是一些私密的事情,一些隱私,一些利益相關的東西,跟對方聊天時也毫不隱藏。
精神寄托:
將對方當成自己生活中緩解孤獨,緩解無聊,共同承擔壓力的伙伴;
有惺惺相惜,有靈魂伴侶,甚至還會美化為“遇到了真愛”。
尤其是中年男女,更容易做出這樣的事情。
情感寄托:
當下的感情不幸福,或者一直處于情感空窗期,就期待跟對方建立更親密的關系。
當你將另一個異性,視為知己,有利益合作,有情感合作,將彼此當成“寄托”,就注定了你們的關系會朝著更復雜的方向發展下去。
至于要不要和對方確定關系,就看你自己的感受:
你是出于新鮮感喜歡對方,還是和對方相處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呢?
話題:
男女之間,哪些行為是越界了?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