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樹立“三全育人”工作先進典型,激勵廣大教職工以更加高漲的熱情投身到學校高質量發展事業中,學校對在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過程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即日起,學校全媒體推出“三全育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展。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三三模式”協同育人體系扎實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加強校企、家校、師生“三聯動”,整合資源落實全員育人,打造思政育人大團隊。學院以黨建為舵,打造“大黨建+大思政”協同育人新生態。以“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培育工程為牽引,推出“黨建+品牌”特色活動矩陣——“一支部一品牌”激發基層活力,“筑砼講堂”厚植專業信仰,“企業冠名班級”深化產教融合,同時匯聚思政教師、專業導師、校友力量及家長資源,形成育人“同心圓”。
實現“筑砼英才”服務指導、“筑砼精神”屆屆傳承、“筑砼情懷”終身培育“三聯通”,連通節點落實全過程育人,建設思政育人大課堂。構建“5金+1510雁陣團隊”尖兵工程,通過博導教授進班級、進宿舍,助力“筑砼英才”成長計劃貫穿四年,實現學術引領與價值塑造同頻共振。社會實踐扎根鄉土,百支團隊奔赴鄉村社區,用專業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踐行“砼心筑夢”的責任擔當。
推進思政教育課內課外、實踐教育校內校外、教育平臺線上線下“三聯合”,相互融合落實全方位育人,鑄優思政育人大平臺。建成“一站式”學生社區+網絡思政云平臺+校外德育基地的立體化育人空間,課程思政融入施工現場、實驗室、云端課堂。建立了學校首個學院級大學生雙創中心,助力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學院先后獲批遼寧省普通高?,F代產業學院、遼寧省“創智匯”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叭恕笔痉秾W院,獲得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遼寧省先進團委等多項榮譽稱號。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作為遼寧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和學?!叭恕本C合改革示范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師生共同參與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
工作中,學院將“三全育人”內容全面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專業培養方案,重點打造“十項育人工程”,鼓勵學生加入創新實踐團隊,組織學生在省級以上競賽獲獎超千項 ,連續3屆獲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連續5屆獲全國研究生創新系列大賽一等獎,2個實踐團隊獲評“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和“全國最具影響好項目”,2個學生社團獲評“全國十佳學生社團” ,多名學生獲評“遼寧省大學生年度影響力人物”“遼寧省優秀大學生黨員”“全國煤炭行業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學生就業率穩居全校前列。
學院先后獲評“遼寧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遼寧省五四紅旗團委”“阜新市先進集體”“阜新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校先進集體”“?!恕ぷ飨冗M集體”等榮譽稱號。
力學與工程學院
力學與工程學院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將“三全育人” 綜合改革納入學院發展長期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得益彰,“太陽石精神”傳承與自我發展協調一致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學院發揮“黨建+”工作優勢,以“領航工程”,加強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走好力學路,開展“黨員領航對標爭先”黨建工程,凝聚全員力量形成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實施“鑄魂工程”,聚焦課程思政改革,塑造力學魂,依托力道學術沙龍、力學大講堂、導學團隊建設,營造育人環境;實施“固本工程”,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掌穩力學舵,建設“力學紅”實驗室、力學形象標識系統、打造紅色文化墻,構建“思政內容”與“專業內容”融合育人模式;實施“暖心工程”,聚焦學生成長服務需求,辦好力學事,創建“從游”創新創業工作室和力學紅一力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新育人有效載體;實施“協同工程”,建強思政隊伍,講好力學話,開展本科生導師制、學業導師、發展導師、研生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培育工作,形成育人隊伍有效聯動;實施“筑基工程”,推進實踐育人,培養力學人,與深圳工勘集團、英特工程仿真技術(大連)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持續推進多元化課外實踐活動。
學院育人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學院黨委獲評“遼寧省高等學校先進黨組織”、獲批“遼寧省新時代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工程力學系黨支部獲評“遼寧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學生黨支部獲批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并通過遼寧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驗收。實驗中心黨支部榮獲“校園先鋒示范崗”,理論與應用力學系榮獲校“先進集體”。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學院制定《關于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加快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若干措施》2個方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有力推動了學?!叭恕斌w系的完善,”
學院把“太陽石精神”作為鑄魂育人的重要資源,構建“太陽石”思政育人工作體系。創辦“太陽石”思政大講堂,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到校給師生做學術報告;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生社團獲評全國高校十佳學生社團、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遼寧省大學生紅色理論宣講團,強大了青年馬克思主義隊伍;學院開展的“文化宣講引領工程”,在校內外、企事業單位、社區等領域做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活動,受眾達萬余人。
為增強實踐育人的實效性,學院將思政課搬到了煤礦企業現場,通過組織師生到紅色資源地、遼寧新時代“六地”參觀考察、現場教學等方式,開展行走的“大思政課”,構建“黨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指導大學生參加高校思政課微電影大賽、大學生講思政課等教學展示活動,獲省級比賽多項獎項;創辦學院公眾號,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網絡育人功能。通過與各學院教師共商設計教學方案、科研立項、學生實踐等體制機制,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通過同題異構,共上同一堂思政課,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進程。
體育學院
體育學院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構建“人人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育人體系,培育“青年心”、擦亮“太陽石”。
多向驅動全維融入。出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將課程思政、科研創新等納入考核機制;教師張文博所授課程獲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策劃推出“賡續紅色血脈”系列思政作品,實現浸潤式教育。
多元力量協同賦能。開展專題講座、技能競賽等活動,強化教師育人責任;建立班導師學業動態預警機制;深化家校社協同,近三年召開線上家長會23次、實地家訪12戶,聯合開展“青藍攜手學雷鋒”等志愿活動,獲學習強國等媒體報道。
分層分類精準育人。實施“四階遞進”培養計劃,建立“四級心理干預”機制,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日活動;規范學生黨支部建設,學生黨員組建“星火”志愿服務隊,在校園防疫等工作中彰顯擔當;通過“愛在遼工程”等美育活動深化價值引領。
特色品牌提質增效。開辦“青馬工程”培訓班、“青年之心”活動月等品牌項目;校隊獲中國大學生手球錦標賽亞軍等佳績;創新項目入選校級“三全育人”改革及“一院一品”精品項目;開放體育場館資源,營造“以體育人”濃厚氛圍。
體育學院將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以“太陽石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實現育人質量全面提升。學生黨支部獲批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并通過遼寧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驗收。實驗中心黨支部榮獲“校園先鋒示范崗”,理論與應用力學系榮獲“先進集體”。
基礎教學部
基礎教學部現有103名教師,78名黨員,先后獲得?!跋冗M集體”“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三全育人工作先進集體”“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以黨建“1234”引擎模式引領教學質量發展,提升育人本領?!?”即聚焦“一流教學質量建設”,完善一流教學質量建設方案,開展“達標引領”“提質引領”“創優引領”三大行動,制定《基礎教學部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幫助青年教師通過教學關,提高科研能力?!?”即強化干部隊伍、教學骨干教學團隊兩支“隊伍建設”,為一流教學質量做好人才保障,通過“雙帶頭”建設等舉措,形成“組織覆蓋廣,隊伍有質量”的局面;“3”即發揮好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凝心聚力作用和監督落實作用,為一流教學質量建設保駕護航?!?”即名師匠才培育工程、文化浸潤鑄魂工程、名課建設拓展工程、銘牌標簽提升工程,實現高質量教學,完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三全育人”三位一體育人平臺。
黨員教師率先垂范,勇挑“三全育人”全員重擔。承擔校區1.2萬本碩博學生公共基礎課教學。2024年上半年承擔40門本科課程教學任務,2024年下半年承擔38門本科課程教學任務,年人均授課超500學時。
點面結合,多方開花,提升教學質量,做好過程育人。在“師德”和“師能”方面雙管齊下,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2024年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1名,2024年校第三十三屆青年教學名師獎4人;2023年校第三十二屆青年教學名師獎4人;2022年校第三十一屆青年教學名師獎2人;2021年校第三十屆青年教學名師獎2人;2020年校第二十九屆青年教學名師獎2人。
夯實基礎環,抓好關鍵環,強化聚力環,擴展延伸環,做好全方位育人。凝練“明理、博學、慎思、篤行”的部訓,營造基礎教學部“樸實、厚道、敬業、奉獻”的文化環境,培養“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做好“三全育人”的根本保障。先后與安全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建立全面合作關系,主動服務學科建設。開展“周末大講堂”,提升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的學習興趣,為學校人才培養添磚加瓦,做好全方位育人。
礦業學院采礦工程系
礦業學院采礦工程專業始建于1949年,歷經75載風雨兼程,培養了7000余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為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2019年,該專業獲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自2009年以來連續4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現有專任教師53人高級職稱占比64%,博士學位占比96%,擁有國家安全生產專家7名、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名,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和興遼英才計劃13人。采礦工程系榮獲2022年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2018年遼寧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多項榮譽。采礦工程系教工黨支部獲批第三批全省新時代高校黨建“對標聯創”活動樣板支部。
近年來,全系師生以“太陽石精神”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政治理論學習共同體,扎實開展各類黨日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師生愛國熱情和責任擔當。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嚴格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秉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學生滿意的教師”的宗旨,鑄就了一支學術嚴謹、敬業奉獻的師資隊伍。
采礦工程系全體教師以奮進者的勇氣和追求卓越的智慧,銳意進取,不斷開創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局面,讓“三全育人”之花在采礦工程系持續綻放,芬芳長存!
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系
軟件學院件工程系始終堅持以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會議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目標,構建“思政引領-教學創新-科研賦能-實踐強基” 的立體化育人模式。2024年獲評校級“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區域軟件人才培養示范單位。
教育教學改革突破。課程思政創新:基于OBE理念重構2022版人才培養方案,將家國情懷、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8學期課程鏈, 2024年獲批校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教學體系升級:新增國家一流課程1門、省一流課程5門,獲批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開發"鏈式教學”模式,推動課堂從單向講授向“講練結合”轉變。年均開展示范課5次,覆蓋教師100余人次。
產教融合實踐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構建"3+1”定制化培養模式,年均組織790余名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實訓,近兩年240余人次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和遼寧省高質量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各1項。科研反哺教學:教師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參與橫向課題30余項,將科研成果融入畢業設計指導,推動本科生科研參與率提升40%。
師資與育人機制建設,名師培育工程:實施“師徒結對+教學競賽”機制,3年培育省級教學名師2人、“興遼英才”名師1人,形成老中青協同發展的教學梯隊。精準幫扶體系:建立學業輔導、心理疏導與經濟援助聯動機制,實現困難學生幫扶覆蓋率100%。
目前,軟件工程系正處于工程教育認證進入沖刺階段。未來三年將重點建設國家級工程教育認證體系,推動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達標率提升至95%。軟件工程系通過系統性改革破解“思政與專業教育兩張皮”難題,形成可復制的軟件人才培養范式,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典型案例。
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系
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系(簡稱“遙感系”)在學院黨委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入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結合“十大育人體系”建設要求,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遙感系積極探索“十大育人”改革方案。在“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方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實踐創新深度融合,邀請航天院所、地理信息企業專家進課堂,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實習基地;在“心理育人”和“科研育人”方面, 定期開展“遙感教研室開放日活動”和“學術導師”培養系列活動,突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增進了師生溝通交流,提升了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在“服務育人”和“資助育人”方面,形成教師黨員幫扶學困生機制,不僅幫助學困生解決了學業和生活上的困難,還促進了其心理健康和思想成長。
近三年,遙感系教師為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獲批省一流專業,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獲批并完成省級教改項目1項,獲批省一流本科課程1門,發表教改論文2篇,出版教材4部,王麗英教授榮獲“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稱號;遙感專業學生獲省級以上競賽獎勵53項,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4項、省級2項、校級10項,就業率均在87%以上。另外,遙感19-1團支部榮獲全國高?!盎盍F支部”;遙感21-2班榮獲校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標兵班等稱號;遙感23-2班榮獲校優良學風班等稱號。
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團委
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團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力構建“一核四翼”工作模式,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核心,以“思想引航、管理助航、服務護航、育人領航” 為四翼,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著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有“太陽石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電氣類”一流應用創新型人才。
鑄就愛國情懷,培養責任擔當。學院黨委以遼寧省黨建標桿院系建設帶領學院共青團工作。以全國樣板支部、省先進支部和校紅旗支部培養學生黨員和骨干,輻射全體青年團員,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凝聚青年力量,優選優教優培。加強團支部規范化建設,組織新生團支書、團干部、青馬工程學習培訓等一系列組織力提升工作。邀請優秀校友高宏偉、李海東等走進學院和支部。開展榜樣引領專題分享會,邀請自強之星獲得者、?!拔逅募t旗團支部”團支書、優秀畢業生等分享經驗,推動就業工作。202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0.55%,其中考取國家電網178人創新高。
創新實踐賦能,成就社會擔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學術競賽,2024年學院在各種科技學術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00余項,發表論文28篇,申報專利8項,創新創業訓練項目9項,科研訓練67項。學院獲“雄鷹杯”大學生創業競賽、創意競賽優秀組織獎。組織學生參加寒假招生宣傳、返家鄉、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組織青年志愿者積極參加校內外志愿行動,讓“志愿之花”絢麗綻放。
拓展育人矩陣,推動五育并舉。以學生會、學生社團為依托,組織開展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賽、首屆“電控杯”校園足球聯賽、籃球賽等,實現校園活動全覆蓋。錄制畢業班班導師獻唱的MV《一路生花》被“學習強國”平臺等轉載,舉辦的畢業晚會和迎新晚會得到同學們頻頻點贊。做好學院微信公眾號運行工作,弘揚正能量,踐行立德樹人育人目標。
外國語學院英語第一教學部黨支部
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第一教學部黨支部現有黨員13名,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認真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組織和帶領群眾完成各項任務。2024年,黨支部被評為校級“先進基層黨組織”、“三全育人”先進集體。黨支部教學工作突出,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次被學校授予英語四級考試工作“先進集體”。黨支部緊扣“三全育人”理念,立足本職,多管齊下構建育人共同體,扎實推進育人工作。
在黨建與課程思政引領方面,在學院黨委引領下,黨支部定期舉行“踐行初心、立德樹人黨員講”主題話動,推動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深度融合,目前,已經建成《大學英語2》《大學英語3》課程思政體系,并獲批2024年度基層黨支部“一融雙高”建設創新立項。
黨支部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突出,教師們重視以賽促學,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英語競賽,教師們利用業余時間對學生予以指導,助力學生在省級、國家級比賽中蜃獲佳績。近年來,黨支部教師潛心教學改革與課程思政研究,科研成果顯著。黨支部教師共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國家級優秀成果獎2項、省級課題5項、省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教改5項、校級教學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10余篇
展望未來,大學英語第一教學部黨支部將持續深化“科研+教學”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拓寬學生國際視野:黨支部將繼續秉持育人初心,為培育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懈努力,在“三全育人”道路上篤定前行,不斷書寫育人新篇章。
教務處
教務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積極構建“五育并舉”的一體化育人體系,將“太陽石精神”融入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夯實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圍繞“能源”“數字”“智能”共同主題,以“強工、厚基、興文、育新”為原則優化學科布局,強化工科優勢,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以三個遼寧省一流學科為牽引統籌建設學科群、專業群,提高學科核心競爭力和育人功能;聚焦資源環境產業一體推進“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投身“十大育人”體系建設,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關愛學生成長
從2014年開始推進“教與學”模式改革,通過7年多的實踐,在修訂2022版培養方案時,將改革成果寫入教學大綱,所有專業核心課都設置2~3個綜合訓練,在教學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課內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以“我與祖國共奮進,青春擦亮太陽石”為主題統一規劃課外教育活動,唱響"太陽石精神”主旋律。創建了"太陽石之光”網站,推出《太陽石之光》電子團刊及手機報,并通過“太陽石物語”板塊引領學生塑造高尚思想情操。
黨委學生工作部
黨委學生工作部以助力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目標,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全面引領與個性幫輔相結合,聚焦學生教育、引導、服務及學生工作隊伍建設領域,實施基礎性工作提升“八項工程”,構建“紅、精、智、專、穩”的新學工體系,為推進學?!叭恕本C合改革貢獻新時代學工力量。
做好文化育人和網絡育人工作。持續組織開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賡續革命紅色血脈”等系列教育活動,打造了“易網前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等30余項精品項目和活動。相關工作受到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新聞網等省級以上媒體關注報道40余次。
做好服務育人工作。開展基礎課助力營等學業輔導活動,舉辦“優良學風標兵班”“太陽石”獎學金評選答辯會,積極營造優良學風建設氛圍。打造“12345”“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全面建設應用學生工作系統及“輔導貓”軟件。學校成功入選首批遼寧省“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示范高校。
做好資助育人工作。扎實開展“資助育人·愛在工大”系列活動,為災區學生發放專項補助,開通寒、暑假及考研定制公交專線,開展“暖心送考”活動,始終做到讓教育更有溫度。
做好心理育人工作。持續完善“四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健全醫校合作機制。廣泛開展“兩月一賽”系列精品健康文化活動,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校團委
校團委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聚焦為黨育人主責主業,緊密圍繞學校人才培養中心任務,服務貢獻學校發展建設大局。不斷創新具有遼工程特色的“第二課堂”素質拓展學分分化體系,打造“第二課堂成績單”。
近年來,學校團委在學生思想引領、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化活動、組織建設等領域持續發力。學校共青團組織曾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全國大創計劃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生最具影響力新媒體社團、遼寧省教育系統“雷鋒式集體”、遼寧省優秀大學生宣講團隊等國家和省級表彰;學校多次獲評全國“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多支實踐團隊和實踐成果獲評全國百強(top100);多名青年師生獲評遼寧省、全國煤炭行業青年五四獎章、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先后有4名學生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學生創新團隊喜獲“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全國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創新試點項目、全國高校防艾基金典型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級優秀項目在我校得到推廣。
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徐曉、團中央書記處原書記傅振邦等先后聽取我校共青團工作匯報并給予充分肯定。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客戶端、遼寧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給予宣傳報道。
校史與檔案館
校史與檔案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秉持“ 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宗旨,以學校發展和師生需求為導向, 積極挖掘并利用學校歷史文化和精神資源,在推進學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融入大局,積極參與構建學校三全育人體系。通過起草多項文件如《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用好文化資源培育時代新人”助推鑄魂工程實施方案( 2024-2029)》等,協助校內多個部門制定教育活動方案,并助力國防教育學院申報天安門廣場專用國旗,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此外,還為多家兄弟院校及單位分享育人經驗,累計提供資料超過40萬字。
樹牢理念,全員開展服務與文化育人工作。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提升全員育人意識,檔案館每年處理學信網學位認證超千次,電話咨詢4000余次,接待來訪者2000余人次,校史館每年接待參觀近300場,服務水平獲得師生校友高度認可。同時,重視學生隊伍培養,抓好大學生校史文化協會及檔案學生助理培養和培訓工作,開展多樣化活動,把兩館打造成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基地
突出特色,全方位構建三全育人工作品牌。利用技術賦能,著力推進檔案、校史資源一體化建設,著力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和檔案管理智能化升級,編研校史形成初稿,開發多種校史文化產品,并積極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校史文化,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增強師生歸屬感。充分發揮校史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每年開展愛校榮校教育覆蓋超2萬人次, 同時深入挖掘和整合學校屬地文化資源,啟動實施一系列精品項目,努力用好文化資源培育時代新人,打造具有遼工程特色的文化品牌。
阜新校區后勤集團
阜新校區后勤集團始終牢固樹立“三服務三育人”工作理念,積極踐行十二字服務標準,進一步細化深化服務育人舉措,全力打好服務育人組合拳,系統助力學子成長、成才和成功。
樹牢思想根基,全面提升服務育人境界。制定《后勤集團員工培訓實施方案》等文件,深入開展“學會議精神,爭做新時代后勤人”等系列培訓組織職工到彰武治沙精神于部學校等地參觀學習,使“服務育人”成為全體后勤人培育新時代新人的責任擔當。
強化管理創新,有效增強服務育人能力。嚴格落實《后勤集團員工聘用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進一步優化職工隊伍年齡、學歷和知識結構。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利用“遼工程后勤”公眾號等平臺對集團及個人榮獲的校2022-2024學年度“先進集體”、“我最喜愛的老師”等事跡進行宣傳,營造良好育人氛圍。采購樓宇內掃地機等15臺,全力提升機械化水平,提升服務工作質量和效能。
突出需求導向,整體提高服務育人效能。整體改造玉龍校園開水房,改善師生飲水條件。先后為974名授課教師提供健康、便捷直飲水補貼服務。在玉龍校園學生宿舍創新開設21個淋浴室,方便學生洗浴的同時全面改善學生洗浴環境。增設宿舍樓服務角,提供急救包、工具箱等暖心服務。
挖掘育人資源,切實創新服務育人方式。充分發揮后勤作為學生增長知識、提升技能的流動課堂和實踐基地功能,先后共1109名學生在后勤開展樹木涂自、路面清掃等勞動與實踐教育活動。
細化工作標準,有效優化服務育人環境。對照《高等學校物業服務費用測算規范》,細化集團服務內容和標準,高標準完成學生宿舍、教學樓日常的衛生清掃、通風消毒等工作。定期對洗浴設備設施進行檢修和保養,推進洗浴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高標準完成校園綠化保潔等工作,2024年打造了“兩園一道一坪”綠化重點工程,建成7600余平方米的菊園、芍藥園和草坪。
▲放假通知及春季作息時間表來啦!
▲花開遼工程,邂逅爛漫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 共筑全民防線 守護國家安全!
來源 | 黨委宣傳部
編輯 | 張鶴曦
校對 | 秦佳源
責任編輯 | 宋佳潼
審核 | 孫海瑞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形象宣傳片
長期面向廣大師生、校友征集文字、圖片、視頻作品,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優秀作品將有機會登上官微、官博 、抖音、bilibili等學校官方新媒體平臺。
一起為踔厲奮發的遼工程人
分享 + 點贊 + 點亮“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