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青島發布12條樓市新政。看似瞄準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舉措,卻也與促銷費、惠人才、活市場等方面密切相關。
從降低青年住房成本到支持多子女家庭購房,從優化土地供應到推動“以舊換新”……一系列政策調整的背后,既有對市場下行壓力的精準回應,也有對城市人口結構、住房需求變化的深度考量。
但新政同樣也對青島住建領域提出新的挑戰。多部門協同是否順暢、租房購房補貼能否如期發放、住宅建設與交付是否有保障、財政可持續性有何支撐等一系列問題,均是政策具體落地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來考慮的。
2024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深度調整,房企資金鏈緊張、市場預期減弱等問題突出。于青島而言,房地產投資在全市固投中占據不小的比例,保障行業平穩運行對穩定全市經濟大盤至關重要。
基于此,去年以來青島出臺多輪支持政策,推動市場回暖,此番“12條”新政的出臺,不僅比此前力度更大,覆蓋面也有所提升。
最直觀的變化是新政強化了對房地產項目的融資支持,“力爭授信總額達到2000億元,到位資金達到1500億元”,通過流動性資金的注入,直擊房企資金困境。
另一方面,青島目前房地產市場面臨著改善型需求占比提升與二手房流通不暢等矛盾,此番“以舊換新”政策的發布無疑將打通一二手房市場的梗阻,加速存量房源的循環。
與此同時,面向高校畢業生、青年群體、多孩家庭等租房購房方面,此番新政的補貼力度也大幅提升。
對青年人群提供最長可前10年僅歸還利息的“低月供”住房貸款金融產品,面向在青高校畢業生給予最長可達12個月的就業創業免租金住宿保障,本質上都是希望通過降低居住成本來增強青島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
而二孩、三孩家庭分別給予5萬、10萬元的購房補貼,則呼應了國家生育支持政策的導向,旨在緩解多孩家庭的居住空間壓力,從住房角度為生育決策“減負”。
但真金白銀的補貼,是否將對財政造成一定壓力?據官方披露,僅青年人才購房券政策,每年就需要財政資金約7萬元,加上其他補助項目的支出,對于運行周期長達數年的此番新政而言,財政的壓力不小。
基于此,青島創新性提出的“以舊換新”市場化運行機制,將國有企業及各類市場主體納入其中,鼓勵其收購二手住房(每套補助3萬元)用于住房租賃。既避免了政府直接干預市場,又以國有企業為媒介激發了社會資本活力。
但國有企業作為主要承擔政府隱性債務的所在,是否真能在盤活存量房產、增加租賃市場供給的同時,持續承擔起收購個人二手房的壓力,猶未可知。
站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另一層面,伴隨人們對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住進“好房子”的品質提升需求也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好房子”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青島作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和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在此番新政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好房子”建設供給,全年培育試點15個以上。
這也對青島市住建局在質量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畢竟短期刺激政策雖能提振市場,但住房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是得依賴于長效完善的機制保障,做好品質監管和交付保障責任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