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面對形勢嚴峻、競爭“內卷”的大環境,設計企業利用咨詢設計引領優勢,紛紛加快“咨詢+EPC”轉型步伐。以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有序的路徑系統推進數字化重構,已成為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成功的關鍵。數字化重構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當前,設計企業需要尤為關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以適應AI技術演進趨勢及客戶需求、商業邏輯變革。本文結合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服設計院”)數字化重構的探索和實踐,對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的時代背景、面臨挑戰及成功關鍵等進行分析研究,同時結合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對設計企業的影響,提出設計企業擁抱人工智能的策略和路徑。
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的邏輯機理
設計企業加快謀劃“咨詢+EPC”轉型
當前,工程設計產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形勢十分嚴峻。2023年,工程設計業務營收為5640.5億元,增幅僅0.2%,超過五成的設計企業業務下滑。設計企業積極謀求創新轉型,普遍向全過程咨詢、EPC工程總承包方向轉型。由于設計企業具備咨詢設計引領的轉型優勢,通過咨詢設計業務廣泛積累客情觸點、客戶需求、商機線索、行業知識,能夠有效帶動EPC工程總承包業務。以龍頭設計企業為例,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較早從設計向EPC工程總承包轉型,2023年營業收入達541億元,EPC工程總承包收入占比已經達到82%。
客戶需求驅動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
近年來,社會層面、行業層面普遍認識到咨詢設計業務處于下行周期,但咨詢設計業務作為基礎性業務,在工程項目價值鏈中仍然處于中上層,因此咨詢設計業務必須作為設計企業的基本盤牢牢守住并做大做強。與此同時,客戶服務需求也在往全過程、端到端、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以筆者所在的中通服設計院為例,公司深耕數字中國主航道,隨著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縱深推進,客戶需求逐步從傳統的點狀服務向點線面體延伸,呼喚服務伙伴能夠提供端到端、全過程的綜合智慧服務,一批掌控行業賽道一體化服務能力和數字化核心產品的頭部企業賺取了產業鏈的超額價值,客戶需求的變化帶動了行業格局的洗牌,倒逼設計企業必須加快構建“咨詢+EPC”業務體系。
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面臨一系列挑戰
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最大的壓力是毛利率下滑嚴重。設計業務平均毛利率可達到20%–30%,工程EPC業務平均毛利率約為10%–15%,EPC工程總承包業務占比快速提升以后,設計企業毛利率下行壓力大。同時,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不同于咨詢設計項目,各類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大大增加,項目管理、安全生產、集中采購、資金管理等各環節的管理難度增大,對項目管理顆粒度需要更加細致,管理方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還需要更靈活、更彈性,對于設計企業來說項目管理的難度指數級上升。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需要咨詢設計、研發實施、項目管理、集中采購、安全管理等諸多能力高效集成,對組織協同要求更高,需要設計企業構建更加柔性的組織模式。
“咨詢+EPC”轉型必須加快數智重構賦能
當前,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BIM、CIM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推動設計行業邁入數字化轉型重構的變革機遇期,數字化對設計企業是一場重構性變革,涉及到企業生死存亡的選擇。如何把握數字化時代機遇,加快推進數字化重構,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動設計企業生產服務轉型和商業模式再造,已成為設計企業“咨詢+EPC”轉型成功的關鍵。
以中通服設計院為例,作為一家扎根數字中國主航道的設計企業,必須把數字化原生能力這一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利用數字化重構進一步構建發展新優勢,才能順利實現“咨詢+EPC”轉型。通過多年的前瞻布局和系統謀劃,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稟賦優勢:一是具備較好的數字化人才基礎,員工隊伍相對年輕,博士、碩士學歷占比超60%,90%以上的人才都扎根于數字化領域;二是具備較好的數字化建設基礎,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持續布局投入10多年,基本全部依靠自主研發實現;三是具備較好的數字化洞察能力,在數字化咨詢設計工作中積累了行業洞察、客戶洞察、需求洞察能力,有助于沉淀打造行業賽道的核心軟件產品,咨詢能力和軟件產品集成嵌入到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中,能夠帶動“咨詢+EPC”的市場拓展、售前引領和毛利提升。
數字化對“咨詢+EPC”轉型的驅動路徑
一張藍圖繪到底
數字化轉型作為一場系統性、革命性的重構,最困難的是如何統一公司數千甚至數萬人的思想和行動,因此,科學制定數字化重構體系并理清數字化轉型藍圖極為重要。
首先,數字化轉型要目標清晰,必須圍繞企業的總體愿景開展,服務于企業“咨詢+EPC”轉型的戰略目標。
其次,數字化轉型要邏輯清晰,數字化轉型要從診斷先行、厘清需求、繪制藍圖、明確任務、制定路徑、機制體制六個階段系統開展。診斷先行,強調要全面摸清數字化建設現狀,梳理發展基礎及存在問題,分析差距及機遇;厘清需求,強調要深入明確數字化轉型的各層級、各線條痛點需求;繪制藍圖,強調要制定符合自身業務特點的數字化藍圖架構;明確任務,強調要梳理數字化轉型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制定路徑,強調要排定任務落實的路線圖、時間線、責任人,形成可感知成果;機制體制,強調要構建支撐保障數字化轉型的制度流程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績效考核機制。
最后,數字化轉型要方向清晰,要聚焦生產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等全面開展,讓客戶、員工、合作伙伴能夠在數字化重構中獲得價值。
基于清晰的目標、邏輯和方向,最終形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藍圖架構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藍圖架構要進行版本化管理,既不因領導變更而隨意更改,也不因認知慣性而塵封不動。
賦能生產數字化
圍繞咨詢業務高效賦能,自主開發智咨平臺,以全員創新的理念沉淀數百項咨詢工具、咨詢模板,數千項咨詢案例、咨詢資產,有效賦能咨詢能力提升、咨詢協同交付和咨詢質量管理。
圍繞勘察設計提質降本增效,打造智勘智設管理平臺,實現傳統勘察設計生產作業流程規范化、自動化、共享化、集成化、數字化、智能化,勘查及設計文本編制時間大幅縮短,有效降低勘察設計交付成本,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
圍繞網優規劃,自主打造智規智優管理平臺,通過多維數據的整合、智能化分析與地理圖形化展示,實現網絡問題自動精準發現,網絡優化、規劃及建設方案自動輸出,助力網優效率大幅提升。
圍繞智能建造,以建筑信息模型(BIM)為載體,融合物聯網(IoT)、人工智能等技術,面向建筑工程打造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建造平臺,鏈式拉動建設方、施工方、監理方、設計方等多方協同工作,實現設計精細化、施工智能化、運維智慧化。
圍繞EPC項目管理,自主打造數字工地平臺,對全量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實時管控、多維度數據分析、多層級穿透管理,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就像是讓工地長了眼睛、耳朵、鼻子,讓管理人員不管身處何方都能夠實時精確把控施工現場脈絡。
相關生產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在服務好自身生產交付和生產管理需求,為企業節約交付及管理成本的基礎上,還作為數字化產品開啟外部市場化之路,向相關行業的咨詢設計企業、工程施工企業等積極推廣賦能,再造設計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價值。
服務營銷數字化
數字營銷相對傳統營銷通常更具成本效益,EPC項目拓展對營銷策劃的要求更高,商機管理的顆粒更細。為進一步提升以客戶為中心的“咨詢+EPC”數智化營銷能力,中通服設計院自主打造CRM管理系統,融入C139大項目營銷工具模型,實現對市場、商機、客戶的多維分析能力,為客戶運營、商機跟蹤和市場決策提供數字化支持。
投標作為設計企業的高頻剛需場景,中通服設計院自主研發慧投平臺,圍繞投標全過程整合各類實用數字化工具,能夠實現標書文件自動化制作、投標資料標準化管理,還可以支撐投標行為及市場態勢診斷,這款產品縮短標書編制時間90%,支撐投標數量數萬個,累計下載文件數量超千萬份,極大降低了投標失誤率,還在運營商各級公司、央國企重點行業實現規模推廣應用。
夯實管理數字化
設計企業最核心的管理要素就是項目,隨著“咨詢+EPC”轉型的深入,對項目的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設計企業需找到適合公司自身業務場景的項目組織模式、管理規則和控制邏輯。項目前期,管理必須拓展傳統咨詢設計項目管理邊界,強化項目前期風險研判,以標前成本確認貫穿全流程的成本控制策略。項目中期,要鼓勵各類生產增效工具模塊化研發,在強化項目過程管控的同時為項目過程實施全方位賦能,要強化項目過程的規則透明控制,用實時數據分析倒逼管理短板提升,用信息化系統代替人工干預,讓數據成為管理者之間唯一、標準的溝通語言,從而實現剛性控制、隨時預警、在線核算、量化分配。項目后期,要重視項目復盤后評估,使管理提升與信息化系統優化相輔相成,使項目管理獲得不斷成長的提升空間。
基于這些目標,中通服設計院歷時多年自主打造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實現對項目56個管理模塊、194個生產流程全過程數字化管控,實現了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智慧化、成長性。在這套核心管理系統研發應用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數字化系統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法寶,必須要把基于人的管理理念和思路措施與基于IT的信息化平臺相結合,數字化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威力。為此,中通服設計院圍繞項目管理5大過程組及24個能力域,系統梳理項目管理的各類評價要素及考核指標,自主研究構建了一套“咨詢+EPC”項目管理成熟度評價I–see模型,重點覆蓋管理制度、IT支撐、經營分析、績效考核、過程資產5類評價要素。項目管理首先要理清項目管理全過程的制度流程等規則體系,輔之以IT支撐手段進行剛性固化,基于IT管控沉淀數據指標體系進行經營分析以及預測預警,基于經營分析的結論配套績效考核手段進行正向引導和負面考核,最終還要把項目管理的一系列過程資產進行沉淀歸檔,通過這套評價模型動態復盤、動態評估、動態提升項目管理質效,倒逼完善“咨詢+EPC”轉型項目管理體系。
創新服務數字化
“咨詢+EPC”轉型過程中想要保持毛利率穩定,設計企業必須努力向價值鏈高端轉型,這就倒逼設計企業既要注重形成項目集成管理的能力,還要創新打造差異的服務、核心的產品。設計企業具備咨詢設計引領優勢,以行業洞察、客戶洞察、需求洞察等為核心的咨詢設計能力在數字化加持下沉淀轉化形成行業賽道的核心軟件產品,將為設計企業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和客戶價值。
多年來,中通服設計院在軟件產品研發上持續布局投入,圍繞組織人才、資金保障、銷售推廣等加快重構軟件研發體系,大力推行產品經理負責制,匠心打造軟件人才認證體系,完善產品協同推廣機制,牽引研發和銷售有機耦合。通過一系列布局,目前在智慧城市、數智園區、數轉增效、網信安全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有市場競爭力的軟件產品,在提供客戶綜合智慧服務的同時,通過產品嵌入有效提升了設計院EPC項目的毛利率。例如,結合數十個智慧園區項目交付實踐,萃取一系列智慧園區領域的組件能力研發了C–Park智慧園區產品;智慧機房管理平臺在江蘇電信等多個省級運營商部署應用,納管機房超萬個,接入各類智能化設備數十萬,實現生產運營增效、安防監控智能、綠色節能智慧、資源全景可視、資產價值提升;全球最大慧客廳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智慧大腦、國家會議中心智慧大腦等應用自主研發的平安會展、位置服務、指揮調度、現場管理等一系列場館數字化產品。
大數據智慧賦能
數據是設計企業數字化重構的基礎,設計企業必須圍繞主營方向、核心客戶、業務場景、管理環節等加快數據匯聚和數據治理,打造統一的數據底座和智慧中樞,實現用數據管理、用數據經營、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基于數據平臺中樞,中通服設計院自主開發了管理者駕駛艙,匯聚了1000多張各類經營分析報表,每一筆收入、成本、費用都可以按照項目顆粒度進行分解核算,能夠實時量化生成每個團隊和每位員工的產值和運營利潤,實時化、可視化、透明化展示公司生產經營、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工程管理等各項數據,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充實的數據支撐。
全鏈條協同發力
數字化重構不是只轉技術、轉業務或轉流程,一定要從戰略方向到變革意識再到文化體系等全鏈條協同發力。因此,數字化重構工作不能輕易分包給IT部門負責或者只是“小打小鬧”就能成功,注定是一把手工程,必須一把手強力推動方可成功。數字化重構要強調全員參與,在轉型浪潮中每位員工都要面向未來、適應未來、贏得未來,要營造濃厚的數字化文化氛圍,打造“數字”文化、“變革”文化、“創新”文化、“共享”文化,建設一支懂行業、懂業務、懂管理、懂技術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數字化重構要重視鏈式創新,一個企業的能力永遠是有限的,只有開放才能獲取更豐富的技術和資源支持,才能形成更加完整的數字化戰略布局,要通過戰略聯盟、產學研合作等建立數字化領域涵蓋市場、政府、研發、行業、科創等系列生態圈,為數字化重構提供生態保障。
人工智能對設計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人工智能對設計企業的影響
數字化重構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推動全球科技革命,設計企業的客戶都紛紛在業務、管理和服務等全鏈條中注入人工智能因子,設計企業更加需要深入貫徹落實“人工智能+”行動,適應AI技術演進趨勢及客戶需求、商業邏輯變革。
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突出,在設計企業廣泛開展的工程可研、工程設計等業務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具備廣泛的應用潛力,能夠幫助咨詢設計人員降低人力成本和學習成本,降低主觀失誤及設計錯誤,協助方案生成和迭代優化,減少重復工作量和機械性任務,大幅提高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將會替代不少重復性較高的低端工作人員,也會促進設計行業整合和洗牌,中小型設計企業由于技術門檻限制及高層次人才短缺,將難以和大型設計企業在人工智能時代進行同維競爭,價格競爭將愈加慘烈。
設計企業擁抱人工智能的策略
設計企業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培養AI新質人才、深化AI場景應用、打造AI底座能力等方面加強布局系統發力,帶動數字化重構躍升。
一是擁抱AI新質人才。要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服務機制,打破常規路徑大力吸引擁有AI技術背景的算法工程師、數據科學家、數字咨詢師等人才加入,強化人才結構調整、培訓培養任職和職業生涯規劃。
二是深化AI場景應用。設計企業要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AI技術在“咨詢+EPC”領域的場景應用。例如,“AI+慧投”可利用AI技術快速高效梳理招標要點及生成項目標書,有效避免關鍵項遺漏,降低標書編制工作量;“AI+智規智優”可圍繞AI問答、AI內容生成、AI問數、AI審查等進行探索應用;“AI+數字工地”可通過AI技術強化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降低工地潛在安全風險發生概率。
三是打造AI底座能力。部分具備研發實力的頭部設計企業要面向大模型開發者構建大模型工程化平臺,提供開放服務能力及開發指導手冊,降低模型微調、訓練復雜度,簡化開發過程,提高開發效率。(本文作者吳維仕來自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結語
數字化重構,有路徑、無止境。設計企業要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契機,以數字化重構賦能業務轉型、服務升級和管理創新,以“咨詢+EPC”模式鏈接客戶和伙伴,在數字中國發展浪潮中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攜手共贏數字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夏心紅,孫昱.數字化轉型正當時——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勘察設計,2023,(07):49-52.
[2]施政.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思考與實踐[J].上海建設科技,2024,(04):5-8.
來源:《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