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美國在全球港口搗亂,后有澳大利亞政府在達爾文港率先向中國發難!2014年,澳大利亞北領政府找到我國,說要簽署一項港口協議。
原因是當地人口少,資金不足,且向澳大利亞政府申請專項資金時,居然被拒絕了,因為看不到什么經濟效益和發展潛力。
可要是放在我國這一切便不一樣了,達爾文是一個港口沒錯,確實如澳大利亞政府所說,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
但是它的位置離亞洲非常近,如果能擴大吞吐量,投入生產后一定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于是,中方嵐橋集團看到之后,趕緊設計方案參與競標。
最終以6.05億澳元拿下99年的運營權,值得注意的是,嵐橋集團接收達爾文港的所有過程,我國政府完全沒有出面參與。
而且達爾文所在的土地是澳大利亞,因此拿不到港口主權!所以合作協議簽訂后,兩方都認為這是一項互惠互利的雙贏。
而雙贏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嵐橋集團接手后達爾文港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開始只是敲敲打打,講各方各面重新歸零在收攏。
建設出一個嶄新的達爾文港口后,吞吐量從1600萬噸直接擴大到3000萬噸,給嵐橋集團帶來了巨大收益,同時因為吞吐量逐漸上升,北領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斷增加。
且在達爾文港口的基礎上,中方還帶來了配套的倉儲管理經驗和物流管理經驗,并且前三者的基礎上,北領政府的服務員如雨后春筍般開始冒出,還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可能是效益太好了,太高了,于是澳大利亞政府跳出來講,嵐橋集團和北領政府之間的所有協議必須作廢,將港口的運營權歸還本國。
吃苦的時候不想吃,該收獲了撲上來了!嵐橋集團想不到澳大利亞政府會出爾反爾,但是既然和北領政府簽署相關協議,便不會輕易妥協。
絕不能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況且建設達爾文港口就花費了嵐橋集團十年時間,投資還沒回本,就想讓中國企業賠本!我國政府第一個不答應。
在4月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時,有記者提出了關于達爾文港口的問題,我國發言人給出的回應很簡單,直白點講,澳大利亞還是和嵐橋集團好好合作,別搞一些幺蛾子。
還有,別將一個商業行為量化到國家安全概念上,外交部發言人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因為阿爾巴尼斯政府收回達爾文港的借口,就是出于“國家安全”考量。
但是說實話,阿爾巴尼斯不是一個愚蠢的總理,拿“國家安全”來堵中國的口不合理,萬般無奈之下,澳大利亞總理又說,旁邊有美軍基地。
至此所有謎底都被揭開,還是美國在操縱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施壓,甚至“強逼”阿爾巴尼亞對中國放出“豪言壯語”:不排除采用“強制手段”。
這句話會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暫且不說,關鍵是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的今天,澳大利亞可是占了中國不少好處,關鍵時刻反水,真不怕被美國坑嗎?
而且,美國并沒有因為時“盟友身份”對澳大利亞青睞有加,相反特朗普還特意交代要對鋼鐵等金屬物質加征關稅,關稅大棒都揮舞到臉上了,現在還在一個虎狼窩里,恐怕不合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