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在發布會上說過一段話,認為手機性能越強,芯片發熱量越大,這是物理規律誰也沒辦法改變。但是為降低芯片發熱,不少游戲手機內置“風扇”主動式降溫,這種做法未來可能成為主流。有博主爆料,華為今年將發布一款內置“風扇”手機,解決麒麟處理器發熱量大問題,性能大越級。
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華為今年有不少有趣的產品。包括1/1.3英寸超大底潛望式鏡頭、主動散熱風扇新機、輕薄旗艦小平板等,發布相對較晚。
其中,1/1.3英寸超大底潛望式鏡頭是指華為Pura80系列,這款手機原定4~5月發布,最新消息顯示可能延遲到6~8月發布。而主動散熱風扇新機還不確定,猜測是華為Mate80系列,或者華為推出全新主打性能旗艦機,但發布時間要到年底亮相,今年華為旗艦機發布時間整體推遲。
看到這里,應該不少花粉感到疑惑,華為手機一向體驗優秀,真的有必要內置風扇嗎?我們先科普手機兩種散熱形式:被動式散熱、主動式散熱。
目前絕大多數手機采用“被動式散熱”,也就是通過內置VC液冷散熱、石墨烯等散熱材料將芯片、鏡頭、電池等熱量通過屏幕、邊框、后蓋散發出來。無論哪家廠商吹噓自己散熱能力強,起花里胡哨的名字,其實在技術上都沒有任何差異,通過導熱材料散熱效率非常低,無法做到極致散熱。
相比之下,“主動式散熱”體驗明顯更好,例如紅魔手機一直堅持內置“風扇”,通過風扇高速旋轉,讓外界空氣經過手機設計的“風道”流通,直接“吹”走芯片等主要元器件的熱量。紅魔、聯想拯救者、華碩ROG等品牌都采用過類似技術,無一例外,這些都是游戲電競手機,不適合常規手機使用。
主流廠商不用“主動式散熱”技術,原因也非常簡單,其散熱效果好的同時缺點極為明顯。在手機內置“風扇”需要設計進風口、出風口,單獨設計大幅增加成本,很難做到高等級防塵防水能力。更重要的是內置風扇要改變主板設計,增加相關元器件讓手機變得更笨重。游戲手機只為“性能”服務,手機做的厚重一些、防護能力差一些沒關系,主要目標用戶完全可以接受,但常規手機如果做得像游戲手機一樣,銷量方面可能不會太好。
既然“主動式散熱”缺點這么明顯,華為為什么還要使用呢?原因是麒麟芯片能效較差。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麒麟芯片不能使用臺積電代工,無法做到4nm、3nm甚至即將到來2nm工藝制程,在代工方面相比有生有著兩三代差距。想要實現和友商相近的性能,只能通過提升頻率或者其他手段魔改芯片,代價是發熱量更高。為了降低發熱,維持芯片高性能運行,華為Mate60系列采用“玄武架構”機身,將金屬從中框延長到后蓋區域,既能改善散熱,也優化了手機防護力。
隨著麒麟芯片性能不斷提升,傳統“被動式散熱”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華為可能會推出“主動式散熱”手機。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華為下一代芯片性能極為強悍,有內置“風扇”保證高頻持續運行,華為手機性能有望不輸蘋果,希望接下來可以與iPhone17系列一較高下,相信華為實力。
小伙伴們,對于華為Mate80系列展望,你希望華為內置“風扇”推出主動式散熱手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