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交通事故風波的小米,終于回歸大眾視野。
5月22日,在15周年的戰略發布會上,小米首先發布了制程領先的3nm手機芯片玄戒O1,并在最后推出了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YU7。
行業中似乎曾上演與小米相似的節奏與步調。2023年,華為和賽力斯聯手推出的問界M7,一直處于銷量低谷,不見起色。9月,華為帶著自研麒麟芯片與改款問界M7亮相。
芯片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打碎了問界銷量的低靡局面。改款問界M7上市后,同月大定數量便超過3萬輛。由此,問界乃至鴻蒙智行共同走向上升趨勢。
今天的小米,幾乎就在復刻這樣的道路:借助核心技術突破帶來的重大勢能,讓全線產品走上增長道路,重振汽車業務的低垂情緒。
小米YU7,設計、續航、安全都是重點
設計一直是小米汽車的重要錨點,小米YU7的產品介紹也是從設計開始的。
車身比例、顏色以及細節設計都與SU7保持了一致風格,唯一的大不同,便是YU7做了大量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全車共有40處風阻優化設計,以及10組貫穿式風道、19個風口來整理全車氣流。
最終,小米YU7的風阻系數達到了0.245Cd,而空氣動力學優化帶來的最直接表現便是續航里程的提升。
小米15周年戰略發布會
小米YU7共分三個版本,標準版與Pro版搭載的都是96.3kWh的磷酸鐵鋰電池,標準版續航里程達到835km,Pro版由于是四驅配置,便只有770km。Max版本搭載的則是101.7kWh的三元鋰電池,綜合續航達到760km。
無論后驅還是四驅版本,小米YU7的續航成成績都做到了行業前列。并且,在800V高壓平臺的加持下,小米YU7 Max版本還能實現5.2C的超充倍率,達到15分鐘補能620km的補能表現,這將成為小米YU7的有力消費吸引力之一。
發布會中,被動安全同樣成為YU7的重頭戲。
亮點其一,是車身結構的再升級,除了車頭與車尾的加固外,YU7在底部增加了1500MPa的防刮底橫梁,能有效降低石子刮壞電池包的概率。在電池涂層方面,YU7則采用了52.99萬元SU7 Ultra的同款防彈涂層。
小米15周年戰略發布會
亮點其二,便是新材料與新結構的應用。小米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了強度達2200MP的熱成型鋼材,這類鋼材一是被應用在四個車門的橫向防撞梁上,二是借鑒防滾架設計理念,通過熱氣脹管技術,嵌入A柱與B柱之中。主要目的,便是為了保證碰撞下乘員艙的安全。
這套被動安全的加固,讓小米YU7通過了50余項碰撞測試,可以覆蓋C-NCAP、C-IASI規定的所有碰撞標準,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的安全信心。
小米15周年戰略發布會
除此之外,小米也在努力提升輔助駕駛的安全等級。在輔助駕駛的硬件配置上,YU7選擇了全系標配。包括制程4nm、擁有700TOPS算力的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以及由1個點云距離達到200米的激光雷達、1個 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組成的傳感器結構。
其中,在車載攝像頭方面,小米還將全車7顆攝像頭增加了ALD鍍膜,抑制了逆光、眩光產生的視覺干擾,讓攝像頭的信息輸出更加穩定,從而提升輔助駕駛更加安全。
小米15周年戰略發布會
小米YU7的上市交付時間,目前定在7月份,與事故風波間距有三個月之久。消費者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在事故風波后,小米是否在突擊增加YU7的安全屬性?
有行業人士告訴36氪,熱成型鋼材和防撞梁的部分,研發耗時起碼1年以上,“絕不是3月底事故發生后,小米臨時抱佛腳的功課”。與SU7從配置分高低的輔助駕駛方案不同,給三個版本標配相同的輔助駕駛硬件,也許是小米YU7沒能更快上市的原因之一。
小米汽車的進階路
3月底發生的那場交通事故,讓小米汽車陷入安全風波,消費者開始產生質疑。一家造車歷史僅有3年的企業,真的能做好汽車安全嗎?小米汽車的選擇幾乎只有一個:快速補齊安全功課,將汽車安全作為小米造車今后的核心。
5月初,小米汽車在官網中,將SU7車型的智能駕駛系統命名進行了更新,原先使用的“智駕”術語,陸續被換成了更為嚴謹的“輔助駕駛”。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小米更是強調了從車身材料與結構、到輔助駕駛硬件配置、再到小米駕駛學院等一系列與安全相關的命題。
在一系列安全措施下,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的安全信心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為YU7的熱賣鋪設了安全的翻身路。
發布會上,雷軍將小米YU7的三個版本分別與特斯拉Model Y的三個版本進行了詳細對比。YU7優勢明顯。標準版本中,YU7的綜合續航里程較Model Y標準版本增加數百公里;Pro與Max版本更是增加了Model Y未使用的空氣懸掛配置。
小米的目標非常明確,挑戰全球最受歡迎的純電SUV車型Model Y。從SU7的定價策略中,我們可以推測,YU7在定價上也將與特斯拉展開廝殺。
如今,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安全,尤其是智能化技術的安全成為用戶的關注焦點。在被動安全與輔助駕駛上做出關鍵改變,在配置上具備競爭力的小米YU7,將有概率延續小米汽車的爆款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