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日前,威特科夫與普京的會面選在圣彼得堡總統圖書館的《旅行者眼中的俄羅斯》主題書展現場,別具深意。這里展出的歷史外交文獻檔案,似乎也在為這場閉門會談增添歷史厚重感。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提前透露,烏克蘭局勢調解問題是此次會談核心,時長將視實際情況而定,同時提醒外界不應期待會談取得突破性成果,強調這只是美俄外交工作的延續。
特朗普(資料圖)
自特朗普時期美國就多次施壓俄方接受“30天臨時停火”提議,但俄方態度強硬,堅持“協議必須基于俄方條件”。普京通過威特科夫向特朗普傳遞支持“長期和平鋪墊”的信號,不過要求解決“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一地緣威脅,這才是俄烏沖突的根源所在。澤連斯基一方面堅稱“領土歸屬不容談判”,另一方面在吉達會談中,迫于美國壓力同意接受30天停火提議,前提是獲得美國安全保障承諾。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俄烏臨時停火并未真正達成,雙方在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仍在持續。這場會談表面上是關于停火的討論,實則是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戰略角力,美國試圖通過外交施壓影響俄羅斯決策,而俄羅斯堅守自身核心利益,不愿在關鍵問題上讓步。
在與普京會面之后,威特科夫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表態,再次將美伊關系推到風口浪尖。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此前在會見國家高級官員時,就伊朗和美國的核問題談判表態,稱伊朗對談判既不過分樂觀,也不過分悲觀,對美國持懷疑態度,但對自身能力充滿信心。而威特科夫表示,美國要求伊朗徹底終止其核計劃,包括不得發展民用核技術。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態度可謂反復無常。此前美國與伊朗簽訂核協議,承諾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可特朗普上臺后,在2018年單方面撕毀協議,還加大制裁力度。這種行徑背后,是美國長期以來對中東地區的干涉以及對國際協議的無視。美國表面上聲稱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維護全球安全,實際上卻加劇了中東局勢的緊張,將全球安全推向更大風險。
對于伊朗而言,一直強調其核計劃的和平性質,堅稱鈾濃縮活動僅用于民用能源領域,如核能發電和醫學研究等。伊朗愿意在符合國際法和相關國際協議的框架下,與美國進行對話,但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對其內政的不合理干涉。伊朗期望通過對話,解除美國長期施加的不合理制裁,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地區穩定創造有利條件。美伊圍繞鈾濃縮計劃核查的對話走向,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各方都呼吁雙方以誠意和務實態度推動對話取得積極成果。
在這場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中,美、俄、伊三國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沖突泥潭,這場沖突已持續三年,對俄羅斯經濟和國內局勢穩定造成不小沖擊,沖突持續越久,對俄羅斯安全穩定和普京政權的威脅就越大。俄羅斯內心或許期望伊朗與美國的矛盾激化,將美國拖入中東戰場,這樣美國就會深陷其中,無暇顧及烏克蘭問題,從而減輕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而美國在中東地區長期推行霸權主義,試圖掌控該地區的能源和地緣政治。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一方面是出于對伊朗軍事力量發展的擔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其在中東的影響力。
伊朗則在努力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在國際壓力下堅守核計劃的和平性質,爭取通過外交途徑解除制裁,實現經濟發展和地區穩定。
未來,威特科夫的外交行動以及美、俄、伊三國的互動仍充滿變數。國際社會期望各方能夠通過和平對話解決分歧,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畢竟無論是俄烏沖突還是美伊緊張關系,都對全球安全和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這場國際政治棋局的走向,值得所有人密切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