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大棒揮打的,可不是一場簡單的貿易戰爭,而是全球科技霸權的終極對決。表面是關稅數字游戲,實則是要掐死中國芯片、5/6G、新能源、AI的未來!
截至目前,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高關稅主要集中在以下戰略性領域,通過多輪政策疊加形成系統性封鎖。具體表現如下:
1、先進制造與能源技術。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綜合關稅達125%-145%,鋰電池額外面臨50%懲罰性關稅,合計高至173%,導致出口成本翻倍。同時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加征關稅至54%-125%,試圖遏制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主導地位。
2、半導體與關鍵材料。其中半導體關稅從10%逐步提升至145%,涵蓋光刻機、晶圓等核心產品,而用于電池、芯片的稀土金屬(如鎵、鍺)加征34%-125%關稅,限制中國資源優勢轉化。
3、基礎工業與戰略物資。鋼鋁產品綜合關稅達54%-125%,旨在削弱中國制造業出口競爭力;中國制造的港口起重機面臨46%中轉國關稅,醫療設備加征稅率提升至34%。等等......
可見,高關稅集中在半導體、新能源等 “中國制造 2025” 重點領域,試圖延緩中國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再配合一些技術封鎖的手段,涉及先進半導體關鍵設備、工業軟件工具、5/6G、AI芯片等領域,來遏制中國科技崛起!
然而,讓美國人沒想到,它沒能阻止中國硬科技的崛起,也未必能維護得了它的全球科技霸權!
核心邏輯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中國通過技術自主打破封鎖。
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華為麒麟芯片的回歸,通過自主可控的技術,仍能在性能上達到較為先進水平。同樣,華為5.5G基站芯片實現100%國產化,直接繞過美國技術封鎖!
還有中芯國際雖然因EUV 光刻機受限延緩 5nm 研發,但 7nm 芯片良率追平臺積電,而且,國產光刻機雙工件臺精度達 0.1nm,28nm 設備已商用。
值得關注的還有軟件工具類,國產研發設計類軟件市占率從10%提升至30%,工信部計劃 2027 年完成 200 萬套工業軟件更新,推動量子計算與 AI、基因編輯等技術融合。等等......
另一方面,全球格局、產業鏈正在重構。
中國通過RCEP協議建立“關稅緩沖帶”,構筑“去美化”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中國企業正在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比如,華為參與 3GPP 6G 標準制定,還有RISV-C芯片架構的生態,主要是有60%的中國企業在主導;
此外,中國還在WTO訴訟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勝訴率超 70%,這也會推動規則重構。
然而,以上這一切只是開始 —— 當數字人民幣在東盟、中東 38% 貿易中實現秒級結算,一場新的金融革命也正在上演。
所以,綜合來看,關稅戰核心邏輯是經濟民族主義與科技主導權的博弈,更關乎全球產業鏈重構權。然而,此戰不是終點,而是中國硬科技破局的起點,此刻我們正在書寫全球科技史的新篇章。
那么,你認為中國硬科技的下一個突破點在哪里?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