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做夢都在搶險!”4月20日,駐渝央媒走進渝昆高鐵昭通隧道,中鐵隧道集團重慶分公司渝昆高鐵項目經理呂敬錢這樣向記者感慨。
全長16.26公里,穿越18套地層與2條斷裂帶,集巖溶、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膨脹土、瓦斯和長距離煤層等不良地質問題于一體的昭通隧道“六毒俱全”,堪稱地質博物館。
因復雜的地質條件、巨大的工期壓力,作為全線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于2019年12月先期開工。施工過程中遭遇突泥涌水、軟巖大變形、瓦斯突出等艱難險阻,其中超埋深(千米級)、高地應力(44.42兆帕)、多層(9層)透氣性極差粉細煤瓦斯突出在隧道建設中史無前例,千米級埋深更是超過了煤礦領域規范規定的限采范圍,瓦斯消突與揭煤的高風險復雜程度屬“世界性難題”。
“頭頂一盆水”解決“卡脖子”難題
“昭通隧道有9800米巖溶地層,巖溶水極其發育,單日最大涌水量13萬立方米。近兩年發生大小突涌、溜坍百余次,施工過程險情不斷、舉步維艱。”中鐵隧道局重慶分公司副總經理向金友21日說,昭通隧道埋深超過500米段落近9000米,最大埋深為980米,其中軟巖大變形段約1895米。被地質專家形象地比喻成“頭頂一盆水”。
2021年10月,二號橫洞平導進入煤系地層,地質構造復雜、地應力大、煤層松軟、煤層厚、傾角小,各項參數指標均遠超突出危險臨界值,達到煤的最大破壞類型V類,瓦斯抽排及揭煤難度前所未有,被煤礦科研院士團隊定位為“世界性難題”。
“當時,二號斜井正洞小里程方向穿越大關口斷裂核心區域,發生涌泥1.3萬余立方米,瞬時突涌壓力達到0.83兆帕,泥沙攜帶大量孤石涌出,噴涌距離最遠達209米。”二號斜井尖刀連長陶澤詩至今尚清晰記得當時的情形,由于安全監測及時精準,人員快速撤離,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陶澤詩告訴記者,多年來,這樣的突發事故早已司空見慣。
破難前行,須有敢打硬仗的排頭兵,2023年10月24日,重慶分公司迅速集結精兵強將,“尖刀連”快速進場,以分秒必爭的態度及時解決“卡脖子”難題。
“極限施工”降服粉細煤與瓦斯突出
昭通隧道防突揭煤段的工程建設被專家們譽為極限施工下的世界性難題,具體表現為:高地應力低滲透突出煤層群隧道瓦斯抽排孔成孔關,超深埋煤層瓦斯突出隧道低透氣性粉煤層增透;高地應力低滲透突出煤層群隧道大變形控制。
為此,西昆公司多次邀請國鐵集團領導、煤炭行業院士團隊、隧道地質專家等研討會診,聯合成立防突揭煤科研攻關小組,創造性地實施高低位鉆場抽排、水力沖孔增透等消突措施。目前已成功防突揭煤通過M1-9~M1-5煤層,M1-4~M1-1煤層計劃分2次防突揭煤,工期緊、難度大。
跑贏時間、確保工期節點目標
“近1000米埋深且受高應力強烈,加之三級軟巖大變形,是我參加工作幾十年在大大小小上百個隧道建設者都不曾遇見過!”已有35年隧道施工經歷的2號橫洞尖刀連連長楊合標說,2023年10月以來,在揭煤開挖過程中發生數十次因瓦斯超限導致人員撤離,由于應急搶險措施到位,沒有出現人員傷亡事件。
昭通隧道通,渝昆高鐵通!昭通隧道的早日建成對完善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節省建設投資具有重要意義。歷經64個月的艱苦斗爭,昭通隧道正洞目前已開挖12.05公里,尚有4.21公里待掘進。
不久前,國鐵集團王同軍副總經理現場調研昭通隧道并組織召開專題推進會,明確了“2025年12月31日昭通隧道全隧貫通”的工期節點目標,確保2026年底全線通車。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