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淮陰區長江路街道錨定“群眾需求導向、文明實踐賦能”工作主線,創新構建“陣地聯動、理論潤心、志愿暖心”三維服務體系,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形成“陣地全域覆蓋、服務精準觸達、治理效能倍增”的文明實踐新范式,走出了一條具有長江路特色的文明建設之路。
激活陣地功能 釋放文明實踐輻射效應
按照“全域覆蓋、功能聚合、特色彰顯”原則,構建“1+11+X”文明實踐矩陣。街道實踐所整合理論宣講、文化傳承等六大核心功能,11個村(社區)實踐站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生態圈”,特色實踐點延伸至小區樓棟、街角巷尾。在美食街區打造文化磁場,斥資3000萬元開發長江路美食文化街區,建成1000平方米露天文藝舞臺,聯合淮陰師范學院、文廣旅局等單位開展“幸福長江路·魅力新北城”村晚、“大學生音樂季”等主題活動23場次,創新“美食+演藝+夜市”文明實踐模式,累計吸引群眾4萬余人參與。讓鄉村舞臺煥發新生,升級改造三朱村農民小舞臺,配置全彩LED屏、專業音響系統,將傳統場地升級為380平方米的現代文化綜合體,通過“我們的節日”“文化三下鄉”等12場主題活動,讓千余村民在家門口享受高品質文化盛宴。
創新理論傳播 厚植文明實踐思想根基
構建“立體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傳播體系。打造“移動宣講矩陣”,在社區廣場、商戶門店等群眾聚集區設立“社區小書房”“紅色驛站”等36個微宣講點,把“固定講臺”變為“流動課堂”。組建“理論輕騎兵”宣講團,吸納高校教授、草根名嘴等多元力量,創新打造“快板說理”特色品牌,將政策理論轉化為朗朗上口的曲藝節目,《三句半講全會》《快板說政策》等原創作品讓理論宣講既冒熱氣又接地氣。實施“浸潤式傳播”工程,通過文藝展演、互動體驗等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般融入群眾生活。
深耕志愿服務 擦亮文明實踐民生底色
構建“品牌引領、專業支撐、全域參與”的志愿服務體系。深化“小棚大愛”“九九暖陽”等傳統品牌,培育“螢火蟲”家庭教育等新興項目,形成“15分鐘服務圈”+N支志愿者服務隊矩陣。愛心暑托班:守護成長“不放假”,聯動高校資源開設課業輔導、暑期十點半課堂、藝術啟蒙等六大課程模塊,創新“學業提升+興趣培養+情感陪伴”三維服務模式,累計服務留守兒童300余人次,家長滿意度達98.6%。志愿集市:打造便民“服務圈”,整合轄區匠人、商戶等資源,設立家電維修、銀發理發等12類服務攤位,新增智能手機培訓、反詐宣傳等特色項目,8場活動服務居民超1500人次。專業服務:構筑民生“保障網”,開展“法律門診”免費咨詢30余場,“健康守護”義診惠及500余人次,創新“中醫夜市”提供把脈問診、養生講座等特色健康服務,讓專業力量溫暖千家萬戶。
文明花開香滿園,實踐生輝潤心田。站在新起點,長江路街道將持續深化“舉旗幟、聚民心”的使命擔當,完善“資源整合、供需對接、效能評估”工作機制,推動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文明新風尚成為浸潤百姓心田的源頭活水,為淮陰區文明城市建設注入澎湃動能。(胡業石 吳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