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山雨欲來。
隨著文藝界“左傾”思潮的冒頭,電影工作者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所遭遇的“條條框框”越來越多。
然而在類似于“高壓”的狀態下,我國文藝工作者還是憑借滿腔熱情,創作和拍攝出了一大批優秀而經典的好電影。
盡管這些電影,在接下來的那場“運動”中,大多都被打成“毒草”,在全國上下遭到批判。
然而幾十年后再看,卻發現其中不乏藝術質量上乘、電影語言成熟、制作品質考究的精品瑰寶。
其中有一部大片,哪怕是在57年后的今天,也不一定能拍得出來。
我把它放在了今天排名的第一位。
另外還有一部影片,截止到目前,觀影人數超過30多億。如果按今天的電影票價平均35元一張來計算,那么它的票房收入會是多少錢?
遠超許多好萊塢巨制和國產大片。
這部電影,在咱們今天的排名中,位列第三名。
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聊一聊1965年我國拍攝放映并產生巨大反響的優秀影片。
看看那些老藝術家們,身處“夾縫”之中,又是如何執著于藝術夢想,堅持打造電影精品的。
1965年,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國各大電影廠拍攝的電影數量并不多。
許多好的提議和方案,都未能得到具體落實。
比如上影廠原本有計劃拍攝《魯迅傳》(趙丹、于藍、孫道臨等主演)、《雷雨》(舒適、上官云珠、王丹鳳等主演)、《七月流火》(張瑞芳扮演茅麗瑛)、《秋瑾傳》(白楊主演)等,但都因為要“大寫十三年”而被迫擱淺。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四大電影廠——北影廠、上影廠、八一廠和長影廠還是拍出了許多藝術佳作。
比如咱們今天將要說到的這十部備受觀眾所喜愛的影片。
其中以戰爭片居多,而擅長拍攝此類型影片的八一廠便在這個排名中獨領風騷,共有五部電影入榜。
那么這十部影片,分別都有哪些?又能喚起各位怎樣的記憶呢?
咱們先從排名第十位的《打擊侵略者》開始說起。
第十位:《打擊侵略者》——八一廠出品
這部電影根據話劇《保衛和平》改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講述了在朝鮮戰場上,我國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協同作戰,共同打擊美帝侵略者的戰斗過程。體現出了英勇的志愿軍戰士頑強戰斗、勇于自我犧牲的堅強意志和國際主義精神。
本片的導演華純,因為曾經親赴朝鮮戰場拍攝過紀錄片,所以在體現戰斗場景和戰斗氣氛等方面,都顯得無比真實。
不過令我們最難忘的,還是志愿軍戰士丁大勇,為完成任務,隱蔽在草叢中,面對熊熊燃燒的烈火,他忍著劇痛,堅持到最后的場景。
以及可愛的小豆豆最后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畫面。
很多軍事迷,都是通過這部電影,第一次見識到了什么是“喀秋莎火箭炮”。
不過對于更多觀眾來說,可能更加記憶猶新的,是八一廠那些熟悉的老演員們的動人表演。
張良扮演的丁大勇勇敢頑強,黃煥光扮演的小豆豆機靈可愛,李炎扮演的李軍長莊重威嚴,于純棉扮演的崔凱動作敏捷,李松竹扮演的尹玉善顏值靚麗。
另外,前一年剛在《英雄兒女》中因扮演王芳而紅極一時的青年演員劉尚嫻,在該片中客串了朝軍報務員這個角色。
我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很純粹。
它不是沖著票房而拍,而是想通過此片,激烈人們的斗志和信心。
顯然它做到了這一點。
因為影片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第九位:《特快列車》——長影廠出品
后來,有網友說,這部電影,很像是國產版的《生死時速》。
雅清深有同感。
不過最令雅清感動的,卻是影片所體現出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樸實無華的人性光輝。
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境界,高到讓人想哭。
現在,要想再拍出這樣的電影來,真的已經很難了。
因為缺少了那份“真情”。
《特快列車》根據發生在1964年4月2日的一件真實事件改編。
用一句話來概括影片內容就是——為了一條生命,一輛列車上所有的人,包括列車長、司機、乘客、車站工作人員在內,大家齊心協力,共同讓一趟逢站必停的慢車,變成了“特快列車”。
故事看似很簡單,但影片所體現出的階級情誼,和時代特色,卻令人倍感溫暖。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越是觀看以前的老電影,就越會覺得,過去的日子,雖然物質很貧乏,但人們的精神狀態卻無比昂揚,三觀很正。階級情誼,人間真情這樣詞,在那個時候,絕不是空話、大話,而是一個個實際的行動。
影片雖然屬于“記錄性藝術片”的類型,為了搶進度,拍得很快,但剛剛拍完《冰山上的來客》的導演趙心水,還是動用了所有的電影手段,將電影拍得真實、生動、感人。
首先劇本是扎實的,結構也是完整的。鐵路和機車部分,也拍得相當專業。
另外,趙心水在節奏的把握上,在懸念的設置上,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他并沒有像很多好萊塢同類型影片那樣,依靠一些人為的手段,強行制造緊張感,而是僅僅依靠“如何搶救一個受傷的解放軍英雄”,便令所有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所以說這部電影是國產同類型影片中的翹楚,也并不為過。
它的制作水平,與同期好萊塢影片相比,也毫不遜色。
然而許多年后,卻很少有人再提起這部電影,也是遺憾。
影片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老面孔”——盧桂蘭、賀小書、史可夫、王春英、崔超明、馬陋夫、張沖霄、邵萬林、梁音等,都是觀眾所喜愛的長影演員。
而電影中的那首歌《列車員之歌》,也很好聽。“朋友啊朋友,列車就要開動,我將和你一路同行……”大家都還記得嗎?
第八位:《苦菜花》——八一廠出品
“苦菜花兒開,滿地兒黃……”我至今都記得這首歌,而且還會唱。
這就很奇怪了。因為我從未專門學過這歌,怎么就無師自通了呢?
而且一唱起這歌,許多回憶都襲上了心頭。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年紀很小,就記住了一首歌,還有馮大娘端著槍打死狗漢奸的那個畫面。
后來長大后再看,覺得里面的角色覺悟真高,而且演員的表演,個個都好。
這部電影根據馮德英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導演是八一廠的李昂,他還執導過一部更有名的電影,叫《閃閃的紅星》,是70年代少年們的集體回憶。
影片其實講述的,就是一位英雄母親的成長歷程和轉變過程,以及她的覺醒,和在親情和家國大義面前的選擇。
因為影片的篇幅有限,所以李昂對原小說進行了高度濃縮,不過改編后的敘事也很完整。前后兩部分的銜接也比較自然順暢。而且很難得的是,它拍出了濃郁的山東風情,使影片散發著泥土氣息。
在電影語言方面,畫面和音樂都很生動,主題歌的創作尤其成功,不僅起到了串聯劇情的作用,而且還旋律悠揚,感染力很強。
最值得一提的,是幾位女性形象的塑造——馮大娘的堅毅、娟子的果斷、星梅的剛強,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演員的表演都是那么自然樸實,曲云雖然是第一次挑大梁,然而卻顯示出了一個職業演員的深厚功力,憑借細膩、深刻而頗具爆發力的精湛演技,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正氣凜然的革命者母親形象。
楊雅琴的美麗和袁霞的清雅,都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
男演員也都毫不遜色,反派尤為出彩,王志剛演的姜永泉、張懷志演的老起、謝萬和演的王竹、顧嵐演的王柬芝,也全都栩栩如生。更令人驚喜的是,我們還在影片中看到了劉江、石存玉、孟慶芳、邢吉田等眾多老演員的身影。
滿滿的,全是回憶啊。
第七位:《三進山城》——長影廠出品
1965年,中國有沒有“娛樂片”?
有的。
比如這部《三進山城》。
矛盾集中、情節緊張、一波三折、驚險刺激等娛樂片的所需要元素,它都擁有。
所以一上映便觀者如云。
不過影片在后來也曾遭到批判和禁映,原因是它“美化了叛徒”。
這部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當時長影廠正在籌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的影片,導演張鳳翔認為這本小說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1965年7月,《三進山城》正式拍攝,演員匯聚了長影廠的“性格小生”梁音,和“反派專業戶”方化,10月份拍完,在國內上映時產生了巨大反響。隨后又被推廣到東南亞、東歐、非洲等國家放映,同樣收獲眾多好評。
影片講述的故事,雖然很簡單,就是八路軍連長劉宏志奉命率領偵察小分隊,三次潛入敵后齊陽城,與日本鬼子巧妙周旋,炸了敵人軍火庫,并將鬼子一鍋端的過程。
然而完整的結構,整齊的分段,巧妙的編排,卻使得電影環環相扣、層層疊見,驚險緊張的氛圍始終抓牢觀眾的視線。使得劉宏志三次化裝進入山城,三次與敵人展開交火,都各不相同,并且將人物的性格,也刻畫得飽滿鮮明。
雖然按照當時的創作習慣,影片中的正反角色都善惡分明,然而導演卻并沒有對他們進行臉譜化的區分,無論是正面主角,還是反面角色,還是中間人物,都顯得行動線分明,又全都有血有肉。
影片的攝影頗具中國特色,呈現出了中國式的含蓄之美和詩情畫意。
梁音和方化都在其中呈現了精湛的演技,使得劉宏志和小野這兩個人物形象,至今都鮮活在觀眾的腦海之中。
影片中的許多橋段,都曾令影迷津津樂道,比如把手榴彈捆在偵緝隊長刁德勝身上,然后又把導火索穿過刁德勝的衣袖握在劉宏志手中的畫面,以及方化寫書法的場景,都令人印象深刻。
70年代末,該片作為首批解禁后的影片,又重新開始在全國放映,再次引發觀影熱潮。據說僅拷貝,就發行了130多個,由此可見它是多么的受歡迎。
第六位:《秘密圖紙》——八一廠出品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影迷中廣泛流傳著“三戰一秘”的說法,
“三戰”指的是《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
而“一秘”指的就是《秘密圖紙》。
我國當時誕生了眾多優質的反特片,像《寂靜的山林》、《國慶十點鐘》、《虎穴追蹤》、《冰山上的來客》等。
但其中最有影響力,恐怕還是被稱作是“嶺南反特片三大代表作”的《羊城暗哨》、《跟蹤追擊》和《秘密圖紙》。
而《秘密圖紙》的觀影人數又最多。
我想這里面一定有田華、王心剛、劉季云、師偉等人的“明星效應”在起作用。
這又是八一廠的一部作品。
稱得上是群星薈萃,老戲骨云集。
這部電影有許多創新。
首先,這是第一部以女偵查員為主角的反特片。
其次,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將福爾摩斯式的探案過程運用到電影中的推理片。
另外,反套路化的敘事結構、反差巨大的女特務方麗的形象塑造,都令觀眾感到新穎。
當然情節緊湊,疏密有致,又令觀眾有想象空間,也是這部電影備受歡迎的巨大原因。
其中,演員的表演是最大的亮點。
田華、王心剛這樣的大明星就不用說了,劉季云扮演的古仲儒、李壬林扮演的葉長謙、師偉扮演的方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所扮演的特務形象,統一的特點就是“深藏不露”。
李壬林帶火了“火、火、火、火、火”這句臺詞。
師偉也一改過去“純情少女”的戲路,而破天荒扮演了一位氣質高雅,又十分“和藹可親”的女特務形象,成功擺脫了“臉譜化”的表演,使得方麗這個角色,成為了她新的代名詞。
幾十年后再看這部電影,我們仍有諸多發現和不同感受。
比如影片中所出現的廣州街景,那樸實的民風,那富有時代特色的涼茶鋪、公用電話等,一下子就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年代。
而當時,出現在影片中的深圳,還是偏遠落后的小漁村,可是現在,早已成為國際大都市了。
還有,如今被廣大網友所嘖嘖稱贊的“朝陽群眾”,其實早在57年前的這部電影里,就已經有了真實的體現。那時,人們的警覺性和反特積極性,是多么高漲啊。似乎不需要動員,從公安,到解放軍,從街道,到廣大群眾,大家都團結一心抓特務。想想,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而現在,雖然電影的投資越來越大,電影的類型也越來越多,然而卻很少能拍出像《秘密圖紙》這樣引發觀眾集體共鳴的影片了。
第五位:年青的一代——上影天馬廠出品
60年代,年輕人的思想有多進步?
看看這部《年青的一代》,就知道了。
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邊疆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又成千上萬的有志青年,都義不容辭地背上背包,奔赴邊疆。
而且家中的長輩,也都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們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培養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不像現在的家長,恨不能將孩子都放進溫室里,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好像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其實,這樣的結果,除了將孩子培養成“巨嬰”之外,還能有什么好處呢?
所以,不同的時代,不僅思想觀念不同,而且連教育理念,也有很大區別。
《年青的一代》這部電影上映后,在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擔任主演的年輕演員楊在葆和達式常一躍成為新一代偶像。
影片用最常見的對比的方式,向當時的人們表達了“什么是幸福?”、“年輕人應該尋求怎樣的價值觀?”、“什么樣的人生更有意義?”等話題。
而這部電影放到今天,仍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它同樣向我們提出了“年輕人應該如何選擇職業?”、“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行為是否值得推崇?”等值得深思的問題。
不管這些問題的答案如何。我覺得,我們都不該忘記60年代的年輕人,他們的選擇,和他們的光榮。
本片的導演是趙明,他的電影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格調清新,又頗具浪漫主義色彩。既注重時代特征,又兼顧人物的刻畫。《年青的一代》無疑也是如此。
曹雷扮演的林嵐,當年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記憶,她在影片中所散發的那火一般的熱情,我想,正是那個年代年輕人的風貌,最真實的寫照吧?
第四位:《烈火中永生》——北影廠出品
1965年北影廠拍攝的影片有《紅色背簍》、《紅石鐘聲》、《山村姐妹》、《龍馬精神》等,但大多都是應景之作。
真正稱得上經典的,就只有這一部由老導演水華執導的《烈火中永生》。
這部電影根據長篇小說《紅巖》改編而成,演出陣容無比強大,單單是“22大明星”,就有于藍、趙丹、張平、龐學勤、王心剛等5位參演。另外還有項堃、胡朋、李健、安震江、林盈等著名演員加盟。
稱得上是“大片配置”。
于藍和趙丹,以飽滿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江姐、許云峰那光輝偉岸的英雄人物形象。
于藍迎來了她演藝生涯中最為適合的角色,將個人氣質和角色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對“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度進行了最好的詮釋。
趙丹將自己的表演特色發揮到了極致,盡管有網友稱比較過火,然而我卻覺得他恰好表現出了許云峰的壯志凌云和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
項堃的徐鵬飛、胡朋的雙槍老太婆、方舒的小蘿卜頭,也都各有特色,令人難忘。
另外張平、龐學勤也各自起到了“黃金綠葉”的作用。
最遺憾的是王心剛,他所扮演的劉思揚,原本也是主角之一,可最終因為時間有限,而被剪成了一閃而過的大龍套。
影片在鏡頭的運用上十分成熟,后期剪輯也格外流暢,轉場相當自然。更難得的是,導演用了很多表達人物情感的鏡頭語言。比如小蘿卜頭放飛蝴蝶,江姐雨中看到丈夫死訊等,都具有象征意義。
服化道和場景設置也都很寫實,大場面的展現十分震撼人心。
電影上映后好評如潮,后來還在日本上映,也同樣引起轟動。
然而因為有夏衍參與創作(演職員表上的名字是周皓),所以不久它也被打入“冷宮”,直到70年代末才重新放映,并成為了央視電影頻道最常播放的影片之一。
第三位:《地道戰》——八一廠出品
《地道戰》原本只是八一廠拍攝的一部軍事教學片,然而它上映后所創造的上座率,卻比很多故事影片要高得多。
我想原因,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個最重要的,是當時大家可見的影片特別少,戰爭片更是屈指可數。
因為大量影片都被打成了“毒草”,而《地道戰》卻幸免于難,于是在影院和露天電影場不斷放映,以至于每個觀眾都看過不下三次。對其中的場景、橋段、臺詞都耳熟能詳,倒背如流。
其二戰爭片是孩子們的最愛,看過之后還想再看。況且《地道戰》頗具游戲互動性,很適合孩子們模仿、娛樂。
三是影片的故事、所傳遞的思想、所表現的戰爭、所展示出的抗日軍民的智慧,都有諸多可取之處。
一部電影,又好看,又接地氣,又有娛樂性,誰不喜歡呢?
所以它的觀看記錄達到30多億人次,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本片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張勇手、王炳彧、劉江、王孝忠等擔任主演。
其中劉江扮演的湯司令,和王孝忠所扮演的山田隊長,成了小朋友們最愛模仿的對象。
“悄悄的進村,開槍的不要”、“高,實在是高”、“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準放空槍”等臺詞,都是成了當年的流行語。
影片中的音樂創作頗具特色,老支書高老忠深夜發現鬼子,趕緊跑去村口大槐樹下敲鐘報警的那場戲,配樂節奏緊湊,營造出了十分緊張的氛圍。結果后來被小朋友們自發性地配上了歌詞“老頭,后面有鬼子在追你,快跑快跑,不要遭鬼子抓到了,快跑快跑快跑跑跑跑跑……”詼諧幽默,廣為傳唱。
而《地道戰》這首主題歌又曲調激昂,振奮人心,一旦唱起,便力量倍增。
這部電影,雖不是1965年最好的國產片,但卻是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豆瓣8.3分,就是對它最好的肯定。
第二位:《舞臺姐妹》——上影天馬廠出品
這部電影是1965年我國拍攝上映的最好的電影之一。
它的制作水平,它所體現出的藝術水準,就算與當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進行比較,也毫不遜色,甚至還有諸多出彩之處。
所以謝晉曾驕傲地說,《舞臺姐妹》已經具有“好萊塢的品質”,這話一點也沒有夸張的成分。
漂亮的運鏡,民族化的視聽造型,精致的美術設計,唯美的細節展現,富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創作,演員們生動的表演,都無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這之前,謝晉已執導過《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大李小李和老李》等眾多影片,都大獲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在創作《舞臺姐妹》時,他無論在技術還是藝術兩方面,都具有了相當醇熟的創作手法。
這一點,我們從《舞臺姐妹》一開篇,就已經見識到了。
電影一開始,在江南越劇的歌聲中,鏡頭從搖鏡俯拍大全景,再到近景,再到小鎮舞臺邊的賭桌上。交待了環境,交待了場景,交待了人物命運。
服化道、布景、場面的調度、演員的配合,都無不見功力。
演員的表演以上官云珠為最佳。盡管她不是女主角,出場的戲份有限,然而卻在短短的幾個鏡頭之中,卻呈現了最炸裂的演技,將商水花這個一代名伶的悲慘命運,詮釋得入木三分。看她的表演,不禁令人想起那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曹銀娣演的邢月紅也不錯,人長得美,戲也演得好。
謝芳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不負眾望。
馮奇扮演的邢師傅、李緯扮演的唐經理、鄧楠扮演的和尚阿鑫、沈浩扮演的沈家姆媽,更加耐人尋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推敲。
所以它后來在國際電影節上連獲大獎,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只是這部電影也同樣“命運多舛”。從1961年立項,到1965年才拍完,文化部將其作為重點影片向國外發行,然而在國內該片卻遭到“大批判”。1966年4月公布的7部“壞電影”中,《舞臺姐妹》就榜上有名。在全國放映時,不允許鼓掌,只允許“批判”??墒怯^眾還是看得淚水漣漣。
可見一部電影好不好,最終還得由觀眾說了算。
哪怕到現在,《舞臺姐妹》所呈現的藝術水準,都是很多過程影片所難以企及的。
第一位:《東方紅》——八一廠、北影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聯合出品
要說1965年我國拍攝的真正“大片”,無疑就是這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了。
宏大的場面,恢弘的氣勢,波瀾壯闊的敘事風格,精益求精的音樂和舞蹈,嫻熟的舞臺調度,自然的畫面切換,情景交融,氣象萬千。
再沒有哪部電影,像這部電影這樣,帶給我們如此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重溫這部電影,我唯一想到的兩個字,就是“極致”。
我覺得,《東方紅》之后,國內再沒有同類型影片,能夠達到如此極致的藝術水準了。
創造經典的有兩大因素。
一是創作者們,無論是演員還是幕后工作者,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狀態。
二是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每一首歌、每一個舞蹈、每一個畫面,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和精心設計。
舉全國之力,推出的一部好作品,怎會不好看?
單是演員,就有3000多人。
其中還包括了郭蘭英、王昆、馬玉濤、寇家倫、鄧玉華、賈世駿、李光羲、才旦卓瑪、胡松華等著名歌唱家。
他們的演出,感染了多少人?
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王蘋和李恩杰采用了多機位拍攝,再加上舞臺全景和臺下觀眾相互融合的廣角鏡頭的運用,使得整個畫面既氣勢宏大,又細節到位。也為此后拍攝同類型電影,開創了一條創新之路。
2020年,4K修復版的《東方紅》播出后,在年輕觀眾中也產生了巨大反響,紛紛稱奇。
可見真正的藝術精品,永遠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1965年,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然而還是有這么多好作品涌現出來。對于前輩藝術家們的努力和貢獻,我們怎能不由衷地,向他們表達敬意呢?
那么,請問這十部電影中,各位最喜歡的,是哪部?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
文/DJ雅清編輯部:小靜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