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一個外來物種入侵很嚴重的地方,在當地野釣能收獲的基本就是羅非魚、塘鲺鯰和清道夫。不過在2024年10月,有一種全身上下鱗片發紅的怪鯉魚突然在廣東梅州的野河里泛濫成災,很多釣友釣它釣到爆護了。
這些紅鱗怪鯉魚并不是本土物種,而是一種叫做泰鯪魚的外來物種,在學術上叫做露斯塔野鯪。
據當地釣友葉先生說,他用手竿釣一天能釣幾十條,小的自己都放生了,只留下了大的。據說還有釣友一天能釣上百斤的泰鯪魚。另一位釣友劉先生在看到朋友圈刷屏的魚獲照片后,特意請假前來釣魚。他說看著別人一條接一條地上魚,自己實在是按捺不住了。雖然梅州河道里的泰鯪魚泛濫成災了,但想要釣它們釣到爆護并沒有想象中沒那么簡單。
這種魚力大兇猛,稍有不慎就會斷線跑魚,讓不少釣友空軍而歸,黃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到別人輕松釣滿一桶,便信心滿滿地前來挑戰,結果折騰半天只釣上來三條魚,其中一條還是羅非魚,并且為了釣泰鯪魚,他準備的線組被切了好幾副!
確實,泰鯪魚的爆發力遠超大多數鯪魚,在相同的體型下,泰鯪魚的力氣相當于其它鯪魚的兩三倍。因此,面對這些泛濫成災的泰鯪魚,新手釣友們往往是一條都釣不上來。這種泰鯪魚大爆發的場面讓很多習慣了江河無魚的網友感到既震驚又擔憂,因為泰鯪魚是外來物種,擔心它們會像羅非魚那樣泛濫成災之后對本土生態造成巨大破壞。
網友們的擔憂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幾年來,泰鯪魚不僅在兩廣地區的數量大幅增加,甚至開始向江西、湖南等原本被認為不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擴散。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全球的氣候在變暖,導致水溫不再像過去那么寒冷。第二個是泰鯪魚在我國經過幾十年的人工培育和野外雜交之后,已經具備更強的抗寒能力,于是就會慢慢入侵到中部地區了。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我國的江河生態要比過去改善了很多。在過去,廣東多地的江河湖泊污染嚴重,只有羅非魚、清道夫、塘鲺鯰等耐污能力強的魚能夠存活。如今隨著水質提升、生態修復,泰鯪魚憑借強大的競爭力在干凈的環境中大量繁殖,甚至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廣東地區的釣友們對此應該是感受很深的。
不過,這種外來魚種能否真正造成生態災難,最終還要取決于吃貨們的力量了。畢竟在我國,任何好吃的魚想要泛濫幾乎都是不可能的,比如美國大嘴黑鱸、太陽魚等外來物種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泰鯪魚在餐飲市場上的表現似乎不盡如人意,它的肉質和口感尚未獲得大家的認可,未來具體是什么情況還真的不好說。
泰鯪魚在廣東水域泛濫成災的現象,反映出我國生態治理進程中一個值得深思的矛盾,那就是當我們在修復生態系統同時,也為外來物種的入侵創造了理想的環境。就像這些梅州的野河,曾經因為污染嚴重變成了死水,如今水質大幅改善后,反而成為了外來物種瘋狂繁殖的地方。
總的來說,如果放任泰鯪魚的入侵,那未來很可能會像羅非魚那樣,讓本土魚類種群遭受毀滅性打擊。這不僅會破壞多年來生態治理的成果,更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將防控外來物種納入到生態保護的核心工作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江河既能清澈見底,又能充滿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