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言:“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而這段中蘊含的思想涉及天地人之間的奧妙之道,也涉及人與人、人與物(技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間接闡發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與天地人的互動原則。
正如現今社會科技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浪潮正推動我們重新思考如何教育下一代。特別是在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革新時,以技術賦能未來人才培育,增強學生面對未知與未來的能力,已成為國內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創新的共同目標。例如被譽為培養“規劃師、設計師、建筑師”搖籃的北京建筑大學,就曾圍繞未來城市現代化建設需要,于2022年成立了建筑領域拔尖領軍人才培養的實體學院——未來建筑技術學院。
據了解,北建大未來建筑技術學院共設有“建筑菁英班”和“工科菁英班”兩個特色班級。其中,“建筑菁英班”實施九年一貫制、本博貫通“4+5”模式,即前4年為本科生培養階段,后5年為博士生培養階段;而“工科菁英班”則采用八年一貫制、本博貫通“3+5”培養模式,前3年為本科生培養階段,后5年為博士生培養階段。
這種本博貫通的培養模式,打破了原本的學段壁壘,學生在建筑菁英班的第5年或工科菁英班的第4年就能獲得北建大直博資格。與之前按部就班的本、碩、博成長路徑相比,這不僅縮短了培養周期,讓學生比同齡人更早進入科研機構或行業頭部企業,搶占就業先機;同時也能避開傳統升學路徑中的內卷消耗,確保了學術研究的連貫性。
當然,北建大未來建筑技術學院可不僅僅只有學制變化所帶來的優勢,其人才培養特色為學生提供的利好也是顯而易見。
例如,書院制培養下的個性化成長。為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成效,該校未來建筑技術學院采用書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學科特點和學生自主意愿,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在培養過程中實施“一生一策”。導師需深入了解學生的學術興趣和目標,并以此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指導和建議。
還有雙導師的全程護航。未來建筑技術學院不僅實施全程雙導師護航制度,還為每位學生配備校內外學業雙導師,共同指導和定制學生個性化學習計劃。其中,理論導師由北建大院士、大師、二級教授和特聘教授等為帶頭人的教師團隊擔任;實踐導師則由專業領域中實踐經驗豐富的企事業相關人員擔任,主要負責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可以看出,作為北建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試驗區,未來建筑技術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前瞻交叉思維的復合型拔尖領軍人才。其“三制五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本博貫通一體化的培養路徑,無一不是為學生提供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成長環境。
就如該學院241班(建筑菁英班)的韓一閣同學所說:“在未來院,本博貫通“4+5”的培養模式為我提供了一個在建筑學專業中接受系統和深入的專業教育、進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貫制學習的絕佳機會。”
2025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建筑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這既讓建筑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方向愈發清晰,也對高校建筑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北京建筑大學未來建筑技術學院的成立,正是該校在建筑領域人才培養方面邁出的新步伐。因此,這對于熱愛建筑行業,并想成為建筑領域拔尖人才的考生來說,這里無疑是發展的制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