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全球兵家必爭之地!
很多朋友到現在還不明白,俄羅斯和美國都離伊朗太過遙遠,可這幾年美俄兩國一直將中東地區視為一個戰略要地,這是為何?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中東作為全球
60%已探明石油儲量
的集中地,始終是美俄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美國通過控制霍爾木茲海峽(日均1700萬桶石油運輸通道)確保全球能源定價權,而俄羅斯則借伊朗南帕爾斯氣田與亞馬爾氣田的“北南天然氣走廊”項目,構建跨歐亞能源網絡,直接挑戰美國主導的石油美元體系。
目前中東已成為美俄全球戰略的
壓力釋放閥
,
美國通過以色列對伊朗“抵抗軸心”(真主黨、胡塞武裝)的定點清除,削弱俄伊聯盟的輻射力。2025年4月美軍向中東增派B-2轟炸機群,表面打擊胡塞武裝,實則劍指伊朗核設施。
俄羅斯則是在敘利亞部署S-500防空系統,向伊朗轉移格洛納斯衛星導航技術,使“蘇雷曼尼-2”導彈射程覆蓋以色列全境,形成“非對稱威懾”。
4月22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伊朗液化石油氣巨頭賽義德·阿薩杜拉·埃馬姆喬梅實施制裁,這是繼3月底B-2轟炸機群部署迪戈加西亞基地后的又一施壓手段。這種"槍口下的談判"策略試圖通過三重維度迫使伊朗屈服。
1、軍事威懾:雙航母戰斗群進駐波斯灣,B-2轟炸機可在2小時內覆蓋伊朗全境核設施,形成"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
2、經濟絞殺:二級關稅制裁延伸至伊朗石油交易網絡的運輸端與接受端,通過制裁油輪運營商和煉油廠切斷其能源生命線;
3、外交孤立:4月22日與以色列總理的通話中,特朗普強調雙方在"每個問題上立場一致",強化對伊朗的包圍網。
但伊朗展現出驚人的戰略韌性——其石油出口通過私營企業網絡維持日均150萬桶規模,并通過與中俄聯合軍演展示反介入能力。而且伊朗外長此前也表示,美國對伊朗的威脅是無效的,美國要想和伊朗談判,那就必須取消威脅。
美國和伊朗的新一輪談判即將開啟,而俄羅斯媒體也在這時候放出了消息,那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批準與伊朗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
條約明確規定,若一方遭受侵略,另一方不得向侵略者提供任何軍事或其他援助,并需依據《聯合國憲章》協助解決沖突。這一條款直接針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威懾,形成“準同盟”性質的戰略屏障。
具體而言,俄羅斯借伊朗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伊朗則依托俄制衡美國軍事威脅。雙方還將以本幣結算、技術標準輸出替代美元霸權,推動多極秩序形成。
俄羅斯試圖打破美元結算體系,而中國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與之呼應。俄羅斯的“先機”實為危機驅動下的戰術勝利,而中國的受益則來自長期技術積累與靈活外交策略的結合。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如何在技術主權與開放合作之間找到平衡點。
對于中國而言,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窗口,既要防止陷入“技術民族主義”的陷阱,也要避免成為西方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唯有以自主創新為根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愿景,方能在新一輪文明級競爭中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