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車展首日,大眾安徽以“金標大眾”身份高調參展和亮相。其中,不久前上市的核心車型可以視為ID.與眾的2025款年型車——與眾06也參展,并且引發關注。
據了解,新車共推出四款配置,官方指導價18.99萬-24.99萬元,疊加限時一口價政策后,起售價下探至14.99萬元。這一價格策略,是否標志著大眾安徽對市場需求的妥協,同時也折射出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的轉型陣痛與突圍野心,值得思考。
與眾06
價格下探:與眾06直面自主品牌競爭,低價策略能否奏效
此前,ID.與眾在國內車市推出之后,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銷量表現,并不是很出彩。與眾06的定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此前大眾ID.系列在華“高溢價、低銷量”的困境。
眾所周知,2024年,ID.UNYX(與眾前身)因20.99萬元的起售價等因素影響,導致其銷量并不是很出彩。
此次新車通過換裝磷酸鐵鋰電池(由上汽大眾自研)降低成本,并將入門版價格拉低至15萬元區間,與自主品牌展開正面競爭。這一調整,是否彰顯了合資品牌在電動化時代“以價換量”的務實選擇。
與眾06
不過,這一策略,能否在未來發揮效應,還是值得關注。一方面、如今中國車市的競爭太激烈了,價格戰已經日趨常態化。
而且,從部分廠商的表現來看,雖然推出了“一口價”等措施,使得車型價格大幅下調,但是并沒有能夠明顯提升銷量。
可見,單純降價雖然能夠提升車型銷量提振的可能性,但是最終的銷量能否提升,恐怕并不是單純降價能夠解決的。當然,我們希望與眾06能夠獲得更好的銷量和發展機遇。
與眾06
德系品質+中國速度,與眾06的核心競爭力與破局挑戰
我認為,與眾06的核心賣點之一,在于大眾安徽的“德系品質+中國速度”戰略。一方面,其依托MEB平臺保留了德系底盤調校優勢,強調操控性與安全性(如六橫一縱電池防護、中汽研雙安全認證);
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內車企深度合作,引入本土化電子電氣架構(CEA)和智能化技術,補足車機生態、L2+級輔助駕駛等方面的不足。
我認為,這種策略對于提振與眾06在國內車市的競爭力,顯然將會發揮較大的助益與作用。
與眾06
當然,這種“混血”模式亦面臨一定的挑戰。比如,國內車企的技術賦能雖能提升智能化體驗,但雙方合作可能仍需時間磨合。
此前ID.系列因車機卡頓、OTA升級滯后等受到一定的詬病,若新車的科大訊飛AI語音、IQ.Drive 3.0智駕系統能否兌現流暢體驗,或將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此外,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表現(預計降至500公里級)是否可能削弱其與三元鋰版本的核心差異化優勢,也值得關注。
與眾06
大眾安徽的破局關鍵,或在于其“直營+代理”混合渠道體系及用戶生態構建。截至2024年底,其已在一線城市鋪設ID. UNYX體驗中心,并計劃2025年覆蓋超70個城市。
同時,通過跨界合作(如朱敬一、橘子海樂隊)和補能網絡(接入70萬+充電樁),試圖打造“不止于車”的生活方式標簽。
當然,渠道擴張的成本壓力不容小覷。直營模式雖能增強用戶直連,卻對資金鏈和運營效率提出極高要求。
而合資品牌在用戶運營上的“思維”相比國內造車新勢力,可能需要更新,建立真正的用戶共創生態,值得思考。
與眾06
本文結語:
與眾06的登場,是大眾安徽在電動化浪潮中的一次舉措或者嘗試。其通過價格下探、技術本土化和渠道創新,試圖在15萬-25萬元主流市場撕開缺口。
然而,面對自主品牌的成本優勢、新勢力的生態壁壘,以及特斯拉等持續的價格施壓,合資品牌的轉型依然面對壓力。
未來,大眾安徽若想真正實現“德系品質+中國速度”的融合,或許需在三個維度持續發力:其一,加速智能化技術的迭代落地,避免“參數領先、體驗滯后”;其二,重構用戶服務體系,將“真金白銀”的補償政策轉化為長期口碑;其三,平衡成本與品質,避免因過度降價損傷品牌溢價。或許,唯有如此,金標大眾方能在內卷加劇的中國市場,書寫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在此,我們希望,“金標大眾”能夠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以及用車體驗,獲得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45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